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银发课堂”火了:老年人用学习点亮假期生活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银发课堂”火了:老年人用学习点亮假期生活

来源:光明网2025-10-09 18:29

  10月6日上午,老张准时打开手机,等待十方融海梨花教育视频号“假期微课堂”的更新——这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里银发群体度过假日的新场景。当部分年轻人奔赴景区时,越来越多老年人选择留在家中“云上求学”,通过朗诵、书法、非遗体验、戏曲赏析等课程充实假期。银发课堂热的悄然升温,折射出老年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

  银发族假期选择趋多元

  “现在小孙女放假最期待来我家,说奶奶读故事的声音比动画片还吸引人。”66岁的北京退休老人刘阿姨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到十分自豪。

  今年9月,她作为梨花教育朗诵班优质学员之一,登上中国教育电视台晚会舞台,完成人生首次朗诵表演。家人的惊喜与骄傲,让她更加坚定了学习的脚步。如今每逢假期,儿子、儿媳会带着孩子回到郊区家中,和她一起读诗、练声。“这样的假期比出去挤景点更充实,一家人的感情也更亲近。”刘阿姨说。

  与以往以旅游、家庭聚会为主的假期安排不同,今年不少银发族主动错峰,将居家学习、线上文化课程纳入假日计划,一些社区还出现了祖孙共学、邻里互学的场景。

  “老年群体的假期选择,正从追求热闹转向精神滋养。”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品牌建设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中一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观念转变,老年人已不再满足于“被照料”的生活状态,而是通过学习连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学习正在成为银发群体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线银发教育成新蓝海

  银发课堂热的背后,是政策引导、技术普及与需求升级的多重推动。

  2025年3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上线,通过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适老化服务功能,为老年人在线学习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技术层面上,银发群体也在深度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达1.6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2.0%。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适老化改造,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在线学习的技术门槛。

  在此背景下,社会教育机构将节假日教学逐步纳入常态化运营,以满足银发群体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以国内头部银发教育平台十方融海梨花教育为例,为保障老年人假期学习“不断档”,该机构在双节期间不仅保持常规课程更新,还特别开设“假期微课堂”等视频课程,邀请专业声音导师宋雨、子葳、妙庭、墨瞳、菀菀、金生等从发音、情绪、节奏等方面讲授朗诵技巧、声音保养等内容;同时在国庆当天发起“老中青共诵爱国诗篇”活动,通过家庭共学、社区联动等形式,让学习成为节日里的特别陪伴。

  “银发教育已从边缘需求转向主流消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与技术应用深化,假期学习等新型文化消费形式,正激活教育、文化、科技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动能。

  老年学习如何更“适老”

  “创建适老化教育品牌,应从多元课程、无障碍数字体验和全链路服务三方面发力。”王中一表示,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老年教育机构,只有在课程内容、人性化设计、技术支持等方面持续创新,才能赢得“新中老年人”的青睐,在银发教育蓝海中占据先机。

  不少机构已展开积极探索并取得成效。以十方融海梨花教育为例,梨花声音导师宋雨介绍,“我们的 AI 声音陪练师和情感识别系统,把 75 种算法模型融入教学,能快速摸清老人的学习节奏,像帮发音不准的学员定制练习,操作简单还精准,既省了老人的力,也让我们的教学更贴他们的心。”

  讲师墨瞳也深有感触:“技术是双向的体贴。对老人来说,AI陪练系统会帮助我们课后陪练;对我们老师,通过系统反馈能直观地看到学员的共性问题,比如好多人对‘气息控制’掌握不好,我就针对性加开小课,教学效率翻了倍。这种‘懂需求 + 强辅助’的设计,才是真的帮到了大家。”

  从“假期课堂”到“文化陪伴”,从“被动养老”到“主动成长”,银发群体正在用学习重新定义老年生活的意义。“学习让我们不再害怕变老。”刘阿姨说,“在朗诵的世界里,我重新感受到被家人看见、理解和需要。”(林佳欣)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