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6日上午,老张准时打开手机,等待十方融海梨花教育视频号“假期微课堂”的更新——这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里银发群体度过假日的新场景。当部分年轻人奔赴景区时,越来越多老年人选择留在家中“云上求学”,通过朗诵、书法、非遗体验、戏曲赏析等课程充实假期。银发课堂热的悄然升温,折射出老年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
银发族假期选择趋多元
“现在小孙女放假最期待来我家,说奶奶读故事的声音比动画片还吸引人。”66岁的北京退休老人刘阿姨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到十分自豪。
今年9月,她作为梨花教育朗诵班优质学员之一,登上中国教育电视台晚会舞台,完成人生首次朗诵表演。家人的惊喜与骄傲,让她更加坚定了学习的脚步。如今每逢假期,儿子、儿媳会带着孩子回到郊区家中,和她一起读诗、练声。“这样的假期比出去挤景点更充实,一家人的感情也更亲近。”刘阿姨说。
与以往以旅游、家庭聚会为主的假期安排不同,今年不少银发族主动错峰,将居家学习、线上文化课程纳入假日计划,一些社区还出现了祖孙共学、邻里互学的场景。
“老年群体的假期选择,正从追求热闹转向精神滋养。”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品牌建设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中一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观念转变,老年人已不再满足于“被照料”的生活状态,而是通过学习连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学习正在成为银发群体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线银发教育成新蓝海
银发课堂热的背后,是政策引导、技术普及与需求升级的多重推动。
2025年3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上线,通过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适老化服务功能,为老年人在线学习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技术层面上,银发群体也在深度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达1.6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2.0%。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适老化改造,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在线学习的技术门槛。
在此背景下,社会教育机构将节假日教学逐步纳入常态化运营,以满足银发群体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以国内头部银发教育平台十方融海梨花教育为例,为保障老年人假期学习“不断档”,该机构在双节期间不仅保持常规课程更新,还特别开设“假期微课堂”等视频课程,邀请专业声音导师宋雨、子葳、妙庭、墨瞳、菀菀、金生等从发音、情绪、节奏等方面讲授朗诵技巧、声音保养等内容;同时在国庆当天发起“老中青共诵爱国诗篇”活动,通过家庭共学、社区联动等形式,让学习成为节日里的特别陪伴。
“银发教育已从边缘需求转向主流消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与技术应用深化,假期学习等新型文化消费形式,正激活教育、文化、科技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动能。
老年学习如何更“适老”
“创建适老化教育品牌,应从多元课程、无障碍数字体验和全链路服务三方面发力。”王中一表示,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老年教育机构,只有在课程内容、人性化设计、技术支持等方面持续创新,才能赢得“新中老年人”的青睐,在银发教育蓝海中占据先机。
不少机构已展开积极探索并取得成效。以十方融海梨花教育为例,梨花声音导师宋雨介绍,“我们的 AI 声音陪练师和情感识别系统,把 75 种算法模型融入教学,能快速摸清老人的学习节奏,像帮发音不准的学员定制练习,操作简单还精准,既省了老人的力,也让我们的教学更贴他们的心。”
讲师墨瞳也深有感触:“技术是双向的体贴。对老人来说,AI陪练系统会帮助我们课后陪练;对我们老师,通过系统反馈能直观地看到学员的共性问题,比如好多人对‘气息控制’掌握不好,我就针对性加开小课,教学效率翻了倍。这种‘懂需求 + 强辅助’的设计,才是真的帮到了大家。”
从“假期课堂”到“文化陪伴”,从“被动养老”到“主动成长”,银发群体正在用学习重新定义老年生活的意义。“学习让我们不再害怕变老。”刘阿姨说,“在朗诵的世界里,我重新感受到被家人看见、理解和需要。”(林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