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昌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养大量技术技能人才。然而,部分院校仍存在“重技轻德”“重用轻育”等现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德技并修、知行合一,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足区域需求,积极探索“修身教育”模式,构建“十修·七力”德育工作体系,着力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同类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提供了实践参考。
修身教育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修身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新时代职业院校开展修身教育,并非简单复古,而是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通过系统化的价值引导、行为规范与人格塑造,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
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修身教育通过构建系统化德育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有效改善“重技能、轻素养”问题。
二是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随着产业升级,企业愈加重视员工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修身教育推动思想教育与技能培养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夯实职业发展基础。
三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品质等,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修身教育通过创新性发展,将传统美德融入职业素养培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同。
“十修·七力”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学校构建了以价值引领—行为规范—人格生成为主线的“十修·七力”育人模式。“十修”包括明德、读书、礼艺、绿碳、运动、法治、技能、科技、实践、劳动修身,涵盖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行为习惯与专业技能等多维度,为学生提供全面成长路径。
“七力”包括思想力、学习力、阳光力、律己力、匠心力、创新力、执行力,构成递进式核心素养体系。思想力体现政治认同与价值判断;学习力代表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阳光力涵盖心理与协作能力;律己力强调自律与法治观念;匠心力体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创新力注重创新与创业能力;执行力强调实践与责任担当。七力通过“基本素养—专业素养—价值引领”三级模型,实现从行为规范到人格塑造的升华。
学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修身教育领导小组,实施“周调度、月考核、学期评估”推进机制,将修身教育全面融入专业教学、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同时,学校积极开发“数智七力”学生发展评价系统,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动态监测和评估学生成长,通过分析课堂、实践与志愿活动等多维数据,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提升育人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育人成效与启示
“十修·七力”模式实施以来,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显著提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持续增强。近三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增长5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雇主满意度达95%。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展现出良好风貌与责任担当,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实践带来以下启示: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育置于人才培养首位。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更要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应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是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增强文化自信与价值引领。
三是创新育人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育人实效。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德育”新模式,推动德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是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三全育人”格局。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教学、管理、服务多环节衔接。应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建立联动协同机制,将育人要求落实到办学治校各领域和教育教学全过程。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表明,通过系统化修身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各职业院校应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副教授)
【本文系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关键素质养成体系构建与实践创新”(项目编号:2024ZXSKZD02)阶段性成果,项目主持人:胡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