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睡眠是维持生命健康与身心活力的重要基石,对官兵群体尤为关键。优质睡眠不仅能保障体能与专注力,更能维护心理健康、提升任务执行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王雪结合官兵特点,围绕“如何缓解睡眠障碍”展开专业解读,从障碍类型、诊断标准到改善方法,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筑牢健康防线。
问: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哪些?如何判断是否构成睡眠障碍?
王雪医生:睡眠问题几乎人人会遇到,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入睡困难,指躺床准备后超30分钟才睡着,多受环境或应激事件影响,危害较小;二是睡眠维持困难,即夜间常醒,醒后需15-30分钟再入睡,会减少深睡眠、降低质量;三是早醒,指比预期提前1小时以上醒来,对情绪影响大,还可作为抑郁、焦虑等疾病的诊断参考。
判断是否构成睡眠障碍,主要看两个维度。一是症状持续时间与频率:每周3天睡不好且持续超过1个月,才具备临床诊断价值;二是对功能的影响:如果因睡眠差导致精力不济、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工作训练,就需考虑诊断为睡眠障碍。
问:官兵如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王雪医生:首先要保证睡眠时间,成年人建议每天7-9小时,任务紧张时至少也要6-7小时,无需追求过长睡眠。其次要固定生活节律,尽量不熬夜,争取12点前入睡,保持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让身体形成生物钟。
睡前1小时内避免做剧烈运动,可做整理衣物、看书等放松活动,有条件的话泡脚、喝牛奶助眠。还要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选舒服的床品。嘈杂时用耳塞、光线亮时用眼罩;同时把床和睡眠连接起来,让身体形成“床=睡眠”的条件反射。
问:快速入睡有什么小技巧?
王雪医生:首先要减少对睡眠的担忧。睡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身体健康的年轻官兵无需过度焦虑。其次可做身体放松训练,比如从脚趾到头部的肌肉放松法。另外,睡前和战友聊聊天,释放压力,也能调节情绪、促进入睡。
问:集体居住和高强度训练后,官兵该如何改善睡眠?
王雪医生:集体居住时,大家可以约定一个确定的熄灯时间,共同维护安静的睡眠环境。也可和战友睡前聊天、一起做腹式呼吸等放松训练,在互动中放松身体。
白天训练时多户外晒太阳,比如拉练时保证3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能促进大脑夜间分泌褪黑素,提升睡眠质量。高强度集训或夜训后,恢复睡眠节律要循序渐进,每天调整1-2小时作息,给身体适应时间。
问:长期睡眠不足,它会导致哪些健康问题?
王雪医生:夜间睡眠不足时,短时间休息很有用,尤其是午休。中午或野外训练间隙眯30分钟到1小时,就能有效恢复精力。就算在树下趴着、靠着休息,也能起到补觉效果。
长期睡眠不足危害很大,身体上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概率;精神上容易引发焦虑,导致精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增加心理压力。而且研究表明,睡眠问题和抑郁密切相关,睡眠差的人患抑郁的比例更高,若持续超过1个月,还可能发展成情绪障碍。
王雪医生强调,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且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借助简单技巧,大部分睡眠问题都能得到改善。大家应重视睡眠健康,主动采取科学方法提升睡眠质量,以良好状态应对工作与生活。
策划:焦子原
文案:赵羽彤(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