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人类大脑如何工作?核磁共振成像(MRI)如何像“哈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一样,揭开大脑的奥秘?医生如何无创地透视大脑内部病变?科学家又怎样捕捉大脑活动的动态过程?
10月24日(周五)14:00,“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系列公开课第四课,聚焦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中的核磁共振成像——这一脑科学家的“超级工具”。主讲人王波将带您解码MRI技术如何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生命观测”,开启一场脑科学探索之旅!
直播亮点前瞻
1.大脑奥秘互动挑战:为什么想到柠檬会流口水?眼见一定为实吗?现场玩转Stroop效应小游戏,亲身感受大脑的“工作bug”。
2.揭秘核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MRI如何利用质子共振“看见”大脑内部结构,实现安全无创成像。
3.解读MRI技术优势:对比X光等传统成像,MRI如何提供高分辨率立体图像,如何通过血氧变化“捕捉”思维过程。
4.脑科学领域的中国力量:从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到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装置三“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看院士团队如何用MRI解锁认知神经科学新世界,守护大脑健康。
【课程主题】
脑科学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核磁共振成像
【直播时间】
2025年10月24日(周五)14:00
【活动地点】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
【主讲人简介】
王波,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视觉不变性质知觉及功能磁共振的临床转化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Human Brain Mapping、IOVS等刊物(第一或通讯作者)。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4完成人),“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首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问题征集】
如果您对脑成像技术、MRI原理或脑科学应用充满好奇,欢迎在直播间留言提问。您的问题有机会被选中,由主讲人亲自解答!
关于“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系列公开课
“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系列公开课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自今年9月起,系列公开课将陆续走进怀柔科学城的五大科学装置,探索最酷的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