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日报宜昌10月23日电 记者张锐、王建宏从湖北宜昌举行的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获悉,近日,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葛洲坝”号在宜昌秭归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正式迈入“零排放、智能化”发展新阶段,为全球内河新能源船舶发展树立“中国标杆”。
据介绍,“葛洲坝”号总长129.98米、型宽22米、型深7.7米,设计吃水6.5米,最大载重量达1.374万吨。该船搭载12组锂电池箱式电源,载电量约24000千瓦时,可快速充换电,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按运营测算,该船每年可替代燃油约617.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52吨。
同时,该船还是一条智慧的运输船。它首次在内河大型船舶中搭载智能驾控系统,通过远程控制航行功能,大幅提升航行安全性与运营效率;采用浸没式多级冷却方式,舱内配置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配套研发箱式电源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实现电池系统本质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表示,该船的意义远超单一产品创新,不仅在我国率先实现远程驾控、自动靠离泊功能,更打通新能源动力、智能驾控、配套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成功验证大容量电池、分布式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这体现了长江大保护战略下,航运与能源领域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与创新范式。
宜昌是长江黄金水道中游第一关,每年约6万艘(次)船舶在此通行待闸,2024年宜昌港实现港口吞吐量与吞吐能力“双过亿”。近年来,宜昌持续推进“气化长江”“电化长江”“氢化长江”工作。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船舶“长江三峡1号”、全国首艘油气双燃料三峡船型示范船舶“帆盛102号”、全国首艘油气电三能源混合动力船舶“理航渝建1号”、全国首艘LNG动力三峡船型示范船舶“长航货运2号”等一批大型化、标准化代表船型相继在宜昌建造下水。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4日 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