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10月23日,2025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北京清华医学人工智能论坛在北京经开区开幕。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医学院与北京经开区联合主办,围绕医学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临床实践、产业发展和伦理治理等核心议题开展交流合作,会上达成推动新一代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应用的共识。
聚焦AI+医疗健康领域,北京亦庄正实现一个又一个创新突破:检测产品同时检测7种癌症,国产AI骨科手术机器人全球领跑,国内首批数字医生在平台上线……从单点技术到系统重构,一个引领行业的AI赋能应用示范区在这里加速成形。
AI让癌症早筛更精准。“我们正重点布局两款AI+医疗类项目:多指标癌症检测和AI+甲基化检测健康评估。”博尔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韩晓亮博士表示,在癌症检测方面,传统的单指标检测若要检测7种癌症,需要抽7管血、挂7个科室的号、看7个不同科室的医生,不仅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检测对象的依从性也较低。针对这一问题,博尔诚依托自身庞大的数据库资源,结合AI建模技术,研发了一款可同时检测肺癌、肠癌等7种癌的多指标检测产品,让癌症检测变得更加精准、早期和全面。
AI让骨科手术更智能。在长木谷的手术室里,一台ROPA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在模拟手术全过程。这款产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是全球首创搭载AI辅助骨科治疗系统的创新医疗器械,标志着我国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ROPA机器人不仅能在术前进行AI+人工智能手术模拟,还能在术中实时追踪患者的骨骼位置和角度,精准完成截骨及假体植入,实现从“医生经验驱动”到“数据智能驱动”的转变,有助于推动我国骨科诊疗水平的整体跃升。
AI让药物生产更高效。不久前,赛诺菲胰岛素原料药项目在北京亦庄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个由跨国企业设立的胰岛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也是“十四五”以来北京市医药工业领域体量最大的投资项目。该基地将全面采用符合国际顶尖标准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体系,全面融入数字化与自动化技术,并运用人工智能(AI)以优化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
首药控股在BioPark落地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投资8亿元建设小分子肿瘤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布局24条研发管线,覆盖多发性骨髓瘤、肺癌、膀胱癌、白血病等十余种疾病。值得一提的是,在首药控股,AI辅助药物开发贯穿从靶点发现到临床研究数据统计的全流程,其自主搭建的AI药物开发平台,已为22个在研项目提供支持,其中2个项目已报产。
AI技术的应用正在医疗健康领域多点开花:京东健康上线国内首批数字医生,有效助力医疗服务供给的扩大;安智因生物完成医疗大模型DeepSeek-R1的本地化部署,推动基因诊断向精准化、普惠化方向发展;唯迈医疗的ETcath®介入手术辅助系统,成为全球首个“眼-手-脑”三位一体的介入手术机器人;强联智创自主研发颅内动脉瘤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让AI赋能神经介入诊疗……
这些企业的突破并非孤立现象,其背后是北京亦庄精心构建的产业生态。北京亦庄积极承接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建设使命,依托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打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核心承载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全域孵化、全城应用、全面赋能,已吸引礼来、辉瑞、拜耳、美敦力等生物医药领域跨国巨头入驻;建设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依托5000P公共智能算力中心,服务41TB国家脑健康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出台“医药健康产业20条”等相关政策,明确提出打造医药健康行业AI赋能应用示范区,重点鼓励医疗数据汇聚共享、医药大模型研发应用等关键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当前,AI技术已成为全球医药健康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AI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不仅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北京亦庄正持续完善从数据基础设施、高水平产业载体到精准政策体系的综合环境,构建贯穿研发、生产、诊疗的全产业链赋能生态,向着医药健康行业AI赋能应用示范区乃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高地迈进。(记者战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