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见习记者 李昂
恐龙灭绝了吗?人类科学家普遍认为,大约在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然而,最近也有科学证据表明,恐龙没有全部灭绝,它的一个谱系经过漫长演化成为鸟类。这一重要发现,与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关系紧密。10月27日至31日,“中国恐龙:从科研探索到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中国的恐龙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在鸟类起源研究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在会上说。
今年,上海科技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推出“中国恐龙大展”,这是中国首次汇集了国内12家博物馆“镇馆之宝”恐龙藏品的大型恐龙展览,展出118件代表性标本,涵盖42件模式标本与约80件国家一级保护化石。截至昨天,该展览累计接待观众近40万人次。
本次国际研讨会延续“中国恐龙大展”热潮,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泰国、蒙古国、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南非等国家的20余位全球顶尖古生物学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及科学教育专家,与中国数十家科研机构、博物馆、企业的百余位嘉宾齐聚沪上,共同探讨恐龙研究前沿动态、先进技术应用及科学传播与公众教育的创新思想路径。
未来人类有没有可能“复活”恐龙?多位科学家都对此持开放态度。徐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命名恐龙最多的科学家,因此被称为“恐龙院士”。徐星说,《侏罗纪公园》中复原恐龙DNA的路径在现实中并不适用,但各国研究者仍在探索合成生物学或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在精确复原恐龙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我们在未来是有可能‘复活’恐龙的。100年或200年后,人类可能看到恐龙生活在地球上,我不会因此感到惊讶。”
美国加州科学院院长斯科特·桑普森在会上呼吁开展“第二次恐龙研究革命”,他指出,中国的恐龙研究是核心,它颠覆了“人类与恐龙毫无关系”的印象,表明恐龙并非一个已经灭绝、失败的物种,而是进化成了鸟类的形式适应天灾,生活在我们身边。“如今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与物种消亡等诸多挑战,如果我们将恐龙重新构想成生命长河中的同行者,开始努力顺应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并与之合作,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都能茁壮成长。”
该研讨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古生物学会指导,上海科技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据悉,“中国恐龙大展”将于11月30日闭幕,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称,该展将争取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