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战钊)11月20日上午,2025第二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大会高层论坛在海口举办。作为大会的核心论坛之一,高层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汇聚智能交通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产业界领袖多个主题报告,总结“十四五”时期智能交通发展成果,围绕“十五五”时期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科技部原副部长黄卫在《“十五五”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趋势与路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时期,智能交通发展的三大方向:技术深度融合、全业态智能升级、交通绿智融合,为推动我国智能交通实现系统性升级与引领性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
深圳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河北科协副主席、极端环境长寿绿色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圳)主任杜彦良在《极端降雨下大模型驱动的公路隐患诊治与风险预警关键技术》报告中,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应对极端天气、保障公路安全方面的突破性应用。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在《面向智慧交通的车路云一体化探索与实践》报告中,深入分析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规模化发展面临的管理、技术和商业化挑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展现了该系统在未来交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平在《数智破局·交通焕新——AI赋能智能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报告中,从“安全、高效、舒适”三大维度出发,系统分析了AI技术如何通过全域感知、协同决策与动态控制,重塑现代交通系统的运行模式与服务形态。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吴冬华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研究进展及发展展望》报告中,系统介绍了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技术路线、研发进展和典型应用场景,为构建未来高速交通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源在《大模型驱动的多层级交通智能体构建技术研究》报告中,分享了以“模型+应用+装备”为导向的交通科学计算大模型研发成果,展示了多层级智能体在赋能新型载具、跨域运营等典型场景中的创新实践。
与会专家的报告不仅聚焦技术突破,更注重系统性思考和路径探索,充分体现了高层论坛在把握行业方向、凝聚发展共识方面的独特价值,为促进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