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战钊)11月20日下午,第二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全体大会在海口召开。大会全面展现了本年度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前沿、发展趋势与应用成效,报告内容兼具前瞻性与实践性,覆盖智能交通多个核心领域,以多元视角搭建交流平台,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与思想盛宴。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科技创新发展处副处长王祺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未来发展》报告中,深度解读相关实施意见,系统介绍了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建设、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2.0版打造等重点工作,分析了“十五五” 期发展形势及2026年重点工作部署,为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明确路径。
大连海事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孙玉清在《“新红专”——揭开智能航运的新纪元》报告中,聚焦研究与实训两用船的创新价值,阐述其在智能船舶技术研发、航海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助力智能航运技术突破与海事教育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法旺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体系研究与思考》报告中,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探讨了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的研究背景、进展、挑战及未来方向,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凝聚共识。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在《加快构建以能源自洽为特征的交通能源系统——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关键技术》报告中,从顶层设计出发,拆解交通能源融合的路径与核心技术,明确交能融合是未来交通系统核心属性,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水银在《道路交通数智化发展趋势初步思考》报告中,针对自动驾驶落地中的复杂路况应对、人机共驾接管等痛点,从装备革新驱动基础设施演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货运与出行场景路径规划、具体实施措施四方面展开论述,为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思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在《多层次轨道交通与城市枢纽耦合的技术探索》报告中,聚焦站城融合“有站无城”“有城无站”等难题,提出数字画像诊断、城市群轨道交通多网融合规划、在地化站城融合规划及智慧化运营优化等解决方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副总队长邱红桐在《海南省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报告中,介绍海南立足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结合本地路网与出行特点,在小客车调控系统、智慧高速管控平台、全省两级指挥体系建设,以及智能网联汽车试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等方面的进展,展现从传统治理向智慧赋能的转型探索。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进峰在《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报告中,强调标准体系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解析其在统一技术规范、筑牢安全底线、推进协同应用等方面的成效,结合“人工智能+”战略探讨标准与新技术深度融合趋势。
中车株洲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胡云卿在《重载列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与实践》报告中,针对重载运输面临的操纵难、司机负荷高、人才稀缺等挑战,分析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与核心技术,展示其推动运输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的实践成果。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数智信息一院副院长凌晔华在《交通行业大模型的创新应用与工程化落地》报告中,分享依托40余年交通技术与数据积淀构建的“算力+数据+算法”架构及“平台+算法+智能体”解决方案,介绍其在养护、运营、防灾减灾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成效,推动公路产业智能化升级。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裁周钊在《从项目交付走向价值共生 新阶段智慧交通发展思考》报告中,提出城市存量提质阶段智慧交通行业的转型方向,强调以技术创新打造指挥、信控等刚需场景的交通智能体,通过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持续进化,实现共生共赢。
全体大会举行了2025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创新挑战赛颁奖仪式。中国智能交通创新挑战赛作为中国智能交通大会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功举办两届。赛事始终以打造行业高规格竞技平台为核心目标,通过以赛促研的形式,探索突破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壁垒的创新路径。
本届大赛聚焦海上自主航行、多源信息协同、空地协同配送等热门领域,设置《沿海智能船舶自主航行决策控制技术》《车-路-空跨域多源信息融合与智能协同感知》《城市低空物流空地协同配送优化》三大赛题,凭借前沿的技术方向与丰富的竞技场景,吸引全国145支优秀队伍踊跃参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