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明明没抱猫,却突然打喷嚏、流鼻涕?”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扰。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带来好消息:他们成功研发出猫过敏原1蛋白的高灵敏度检测新工具,让这种藏在空气里的“隐形致敏源”无处遁形。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国际生物大分子》上。
过敏原藏在哪?唾液和皮屑是“传播载体”
猫过敏原1蛋白是全球范围内引发人类过敏的“头号元凶”,能导致哮喘、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等多种不适。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这种蛋白并非只附着在猫毛上——它主要由猫的唾液腺和皮脂腺分泌,会随着猫的舔毛行为沾到毛发上,再通过皮屑脱落扩散到空气中。哪怕是家里没养猫,但曾有猫停留过的环境,或是接触过带猫毛的衣物,都可能检测到它的存在,这也是很多人“莫名过敏”的关键原因。
国产检测技术实现突破,灵敏度达1纳克/毫升
针对这一“隐形过敏原”,科研团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他们通过构建重组猫过敏原蛋白,成功筛选出两株能精准识别该蛋白的特异性抗体,进而建立了一套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这个听起来专业的检测方法,核心优势十分突出:灵敏度高达1纳克/毫升,意味着哪怕空气中只有极微量的猫过敏原1蛋白,也能被精准捕捉到。更重要的是,该方法不仅能检测猫唾液、毛发中的过敏原,还实现了这项检测技术的国产化替代,打破了以往可能依赖进口检测工具的局面,既简便又经济,为普通家庭、医院、公共环境的过敏原检测提供了实用工具。
为何这项技术如此重要?
对于过敏人群来说,准确检测环境中的猫过敏原水平,是预防过敏发作的关键。有了这项灵敏的检测技术,人们可以快速判断居住、工作或活动环境是否存在过敏风险,及时采取通风、清洁、佩戴防护用品等措施。同时,它还能为过敏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患者的过敏诱因。此外,该技术在宠物行业、公共卫生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评估宠物用品的过敏原残留、监测公共场所的过敏风险等。
据悉,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相关技术将为我国呼吸过敏预防体系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撑,让更多人远离猫过敏原带来的困扰。(宋雅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