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石油建成首个高性能非金属管材研发平台
首页> 企业观察 > 正文

中国石油建成首个高性能非金属管材研发平台

来源:光明网2022-03-14 17:56

  3月9日,随着非金属管材挤出成型、增强缠绕和敷缆等主要试验装置的顺利运行,中国石油首个高性能非金属管材研发平台在宝鸡钢管公司正式建成。这将对高性能非金属管材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钢管泄漏失效问题日益突出,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新型非金属管材具有耐高压、抗腐蚀的特性,同时具备重量轻、敷设便捷、综合成本低等优点,深受油气田青睐,但其仍不能完全满足复杂环境下的应用。

  “这是因为国内缺乏高性能非金属管材材料技术、管材制备技术、检测评价研究能力以及应用评价体系。”宝鸡钢管首席技术专家毕宗岳介绍,目前国内非金属管材产品仍处于地面集输、注水注醇等常规领域,产品种类和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无法满足输油、输气、井下油气开采、海洋等环境下,对抗渗透、耐溶胀、耐高温、耐高压、智能化的要求。因此,国内加强这些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应用迫在眉睫。

  2020年4月,集团公司将“高性能非金属管材开发平台项目”列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之一,由宝鸡钢管承担建设任务。

  宝鸡钢管公司依托国家油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的大力支持下,设计建成了高性能非金属管材成型、增强缠绕、铠装复合、电缆铺设等试验研究装置,研发出国内首台全尺寸非金属管材最小弯曲半径试验装置,购置了高分子材料检测、管材评价等仪器设备,形成了从高分子材料性能分析筛选、管材挤出缠绕工艺研究、新产品试制、实物性能检测评价等全过程一体化的非金属管材试验研发平台。

  “平台的建成,弥补了非金属管材研发的设备短板,提高了非金属管材开发的能力。随着高端非金属管材的持续开发,非金属管材将实现差异化、多样化和高端化,满足集团公司‘油气—材料—管材—应用’一体化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助力集团公司高性能非金属管材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毕宗岳信心满满。

  “十三五”以来,宝鸡钢管公司加大非金属管材开发攻关力度,建成中国石油首条内径17毫米至150毫米、年产能为1200公里的非金属复合管生产线,并依托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了非金属管材研究所和非金属实验室,掌控了非金属管材研发、制造以及工艺研究的主动权。目前,公司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和工业涤纶丝,开发了11种规格的非金属管产品,累计在长庆油田、青海油田、玉门油田、川庆钻探、浙江油田等成功应用近340公里。(记者 赵宇豪)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