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倾尽全力献匠心——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南铜业郭开师
首页> 能源人物 > 正文

倾尽全力献匠心——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南铜业郭开师

来源:光明网2023-05-08 15:47

  近日,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铜业所属西南铜业稀贵厂作业经理郭开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倾尽全力献匠心——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南铜业郭开师

  他24年如一日扎根贵金属冶炼一线,通过不懈努力,熟练掌握银粉质量控制、铂钯生产技术、选冶联合流程等多种冶炼技能,先后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云南省技术能手”“云南省劳动模范”“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成为贵金属冶炼行业的“能工巧匠”。

  忠于职守,勇于攻坚

  2016年贵金属市场行情持续向好,西南铜业开始组建铂钯产业化生产线,但因其生产的保密性,当时并没有太多可查阅借鉴的相关工艺数据,要想顺利建成产业化铂钯生产线难度不言而喻。郭开师作为成品工序的工区长,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主动请缨担任“铂钯产业化生产”项目的负责人,重任在肩的他每天沉浸在翻阅资料和施工现场,不断找问题,想办法。“要提取更多的钯,必须要将原料中铂钯浸出”,项目现场经常能看到和听到郭开师一人在自言自语。“人努力,天帮忙”郭开师与项目组历时200天的攻坚,铂钯产业生产线顺利建成投产。

  2017年钯的经济价值愈加明显,但当时的浸出率仅能达到55%。郭开师临危受命组建铂钯生产攻坚小组,围绕“钯的浸出率提升、钯生产周期长”等难题开展技术攻关。他带领技术小组翻阅资料,蹲守生产现场收集实验数据,调配电解液,经过30余天的攻关,他主导设计的“酒还碳还原炉”设备有效将钯原料还原后浸出率成功提升至91%。期间,他首创“电位法提前去除杂质金属铜”技术有效改善钯原料结构复杂且主品位低的问题,确保了钯持续增产,为公司不断创造效益。

  严控质量,担当使命

  “不生产一块不合格的产品”,2020年西南铜业坚决守住产品质量底线,不断提升“铁峰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郭开师作为成品工序的作业长,其主要负责生产“铁峰牌”黄金、白银产品,产品质量对于公司而言就是“生命线”。他围绕“电解银粉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电银粉杂质监控元素较多”等生产技术难题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际操作,白天与生产岗位员工一道扑在银电解生产现场研究电解液配液比数据,晚上一个人在办公室针对原料含杂质情况,统筹原料配料工作,只为寻得最佳“配方”。

  多年的历练和积累让郭开师练就了一双能及时发现问题的“慧眼”,使其能够通过肉眼观看便能对银粉数据指标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效控制住电解银粉杂质含量。由此,西南铜业所生产的银锭产品,主品位能够达99.998%,银锭化学品位合格率100%。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

  2020年,在云南省总工会的关心支持下,西南铜业先后授牌成立云南省“郭开师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郭开师劳模创新工作室”。郭开师利用工作平台,在技术创新、小改小革、精益改善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尤其在消除安全风险方面成效显著。

  浇铸岗位员工在对1000盎司银锭进行浇铸时,因涉及高温操作,存在安全风险。郭开师结合浇铸岗位操作规程和浇铸中银锭易倾倒的风险点,创新设计“银粉斗和15kg银锭提锭篮设备”,取代以往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最大程度保护降低安全风险,深受员工好评,该设备也同时获得国家专利。2022年,郭开师劳模创新工作室所承担的“降低污酸水单耗”项目,全年降低污酸水排放量2000m³,降低污酸水处理成本22万元,多受到上级好评和劳动竞赛奖励。“精益生产与实操”项目,统一生产班组生产现场“5s”标准和库房精益化管理标准,现场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3N硒技术研发”项目顺利产出99.9%硒产品4.3吨,成功改写西南铜业无高纯硒历史。

  2020年至2022年期间,郭开师劳模工作室积极开展“降本增效”活动,服务贵金属冶炼全流程,先后完成《1000盎司银锭外观质量控制》《提高15千克银锭优质品率》《1千克金锭外观质量控制》等多个创新创效项目,累计创造价值200余万,较好地推动公司在综合回收副产品技术创新研发和降本增效、精益生产方面再出新业绩。

  同时,郭开师通过“传帮带”为青年技术人员搭建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师带徒,薪火相传。工作中,郭开师坚持把“一人做贡献变为一群人做贡献”,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贵金属冶炼的专业技术骨干在项目中锻炼起来,不断推动着贵金属冶炼专业建设和提升。(李泓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