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应对低温雨雪天气 多地加大能源保供守护万家温暖
首页> 能源要闻 > 正文

应对低温雨雪天气 多地加大能源保供守护万家温暖

来源:人民网2024-01-23 18:50

  中央气象台2024年1月23日6时继续发布低温蓝色预警,预计1月23日至25日,贵州、湖南、江西、浙江中南部、福建西部、广东、广西中东部等地最低气温或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摄氏度以上。

  为应对寒潮雨雪、降温天气,当前,各地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全力推进能源稳产保供,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提供坚实保障。

  科技赋能 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走进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只见装车操作室外,仓下给煤、皮带输煤、装车站配煤卸煤、煤炭陆续装满每节车厢,机车牵引全过程一气呵成,自动运行。

机车联动全流程智能装车系统实现了无人操作装车。受访者供图

  机车联动全流程智能装车系统实现了无人操作装车。受访者供图

  “自全国首套机车联动全流程智能系统试运行以来,已完成装车8万多辆,解决了夜间装车操作人员因视线差、疲劳度高,易出现碰撞、偏载、撒料等问题,装车作业更高效、更安全、更稳定,为冬季煤炭外运保供增添动能。”宝日希勒露天煤矿装车站负责人说。

  这只是科技助力煤炭保供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山西10座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已建成,全省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18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91处。2024年,山西将新建成智能化煤矿150座;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已建成智能化煤矿123座,应用矿区无人驾驶车辆126台,“减人、增安、提效”作用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运输通畅也是保障煤炭安全供应的重要一环。“我们统筹运力资源,优化运输组织,压缩作业时间,确保车辆快取快送、快解快编,动态优化调整运输方案,开足马力保障电煤、取暖煤运输。”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鸡西车务段鸡西站负责人表示,自2023年11月1日以来,鸡西站已发送煤炭9414车,62.69万吨,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提供了保障。

  除了国铁集团,2024年1月上旬,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运输量同比增长25.6%,其中,朔黄铁路日均保持煤炭运量106.5万吨;1月8日至14日,新朔铁路周日均发运煤炭55.5万吨,刷新周日均煤炭发运历史最高纪录,为迎峰度冬保供持续赋能助力。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同比增加3000万吨左右,发挥了煤炭兜底保障作用。

  开足马力 加大天然气增产保供

  主要油气田加大生产。当前,新疆油田天然气最大日保供能力迈上5000万立方米台阶;长庆油田日均生产天然气超1.61亿立方米;青海油田日增产超百万立方米天然气;中国石油煤层气公司天然气日产量保持在千万立方米以上,为13个县市600余万户居民输送清洁能源。中国石化兴页9井日前试获高产页岩油气流,日产气1.58万立方米;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三口气井接连测试获超百万方高产工业气流,夯实天然气保供资源基础。

长庆油田员工加大对站内天然气管线巡检力度。受访者供图

  长庆油田员工加大对站内天然气管线巡检力度。受访者供图

  储气库应采尽采。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提升储气库调峰能力,通过现场单井最大产能测试,核实气井增供潜力。2024年,该储气库冬季高峰调峰能力与2023年同期相比进一步提高;作为东北地区最大储气库群,辽河储气库群自2023年11月8日启动保供以来,最大单日采气量突破4000万立方米,再创新高。目前,辽河储气库群已完成本轮采气任务指标的60%,保障东北及京津冀地区百姓取暖用气需要。

  “集团发挥管网最大冲峰能力,天然气管网日输气量连续10天超10亿立方米,与管网联通的16座储气库采气量持续维持高位,文23等多座储气库日采气量突破历史极值,保障了寒潮期间百姓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国家管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1月集团天然气管网资源上载总量约2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

  全力筹备进口LNG资源。中国海油发挥海上天然气、陆上非常规天然气、进口LNG等多种资源互保互供优势,旗下气电集团做好安全生产、资源接卸、储气能力建设等工作,保供工作专班动态优化资源调度计划,增强保供能力。各LNG接收站提升LNG接卸效率,在保证罐存安全的基础上调峰增供,保障保供期间接收站储罐气源充足。

  开展融冰 保障电网平稳运行

  随着2024年首场寒潮天气南下,受其影响,南方电网公司供电范围的贵州、云南、广西、广东部分地区发生电力线路覆冰。

南方电网贵州铜仁碧江供电局工作人员开展观冰工作。詹青摄

  南方电网贵州铜仁碧江供电局工作人员开展观冰工作。詹青摄

  在贵州,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部署了覆冰监测终端760套、人工观冰点1738个,实现10千伏及以上线路覆冰监(观)测全覆盖。布点各类融冰装置107台,实现10千伏及以上线路融(除)冰措施全覆盖。同时,启动南方地区电网自然覆冰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系统,为抗冰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在桂林,南方电网广西桂林供电局从1月21日15时21分开始,启动110千伏金中旺线融冰准备工作,21时至22日凌晨1时,有序完成导线、光缆及地线融冰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范围内,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无人机应急除冰小组近日在220千伏会周Ⅱ线开展线路覆冰带电清除工作,通过无人机悬吊重物撞击导线引发导线震动进行脱冰,已完成十档导地线除冰工作;国网江西电力对山区配电线路寒潮特巡275条次,对92条重点线路制订抢险预案及负荷转接预案,落实责任,做好配电应急抢修人员、装备,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除采取融冰措施外,对输电线路加大巡检、做好应急抢修准备也是保障电网平稳运行的重要环节。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将1000余根电杆、100余千米导线、50台配变等主要抢修物资提前布置至86个布点,提前储备发电车、中小型发电机共91台(辆)。

  “今年我们创新运用‘无人机+机器人X光探伤’带电检测等科技,给输电线路关键部位‘拍片子做手术’,提升线路巡视运维效率。”国网宝鸡供电公司秦岭输电运维班班长周红亮说。

  “当前,我国正处于‘三九、四九’这个冬季用能高峰时段。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能源运行总体平稳。”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坚持冬季能源保供日调度、日监测机制,保持煤炭、电力、天然气高位供应能力,督促各方履行好能源中长期合同,加强煤电油气品种互济和区域协同;密切跟踪极端天气变化趋势,组织主要能源企业提前准备应急调峰资源,加强电网安全运行和受灾检修,做实做细电力负荷管理预案和天然气应急保供预案,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过节。(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实习生张亚舒对本文亦有贡献)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