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煤科:以科技之力守护生命之源
首页> 能源频道> 能源要闻 > 正文

中国煤科:以科技之力守护生命之源

来源:光明网2025-03-21 11:06

  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了万物;然而在煤炭资源开采中,水害是主要灾害之一。在漫长的工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保护与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成了一对无法回避的矛盾。中国煤科依托技术积淀和创新成果,聚焦解决煤水矛盾,大力推动水资源保护技术、工艺革新,在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探索出一条保水、治水、节水的新路,书写了“采煤不毁水、开发不伤绿”的答卷,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样本”。

  “治保用储”,谱好煤—水资源“协奏曲”

  中国煤科所属西安研究院开创性地提出“保-治-用-储”四位一体新理念,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矿井水治理技术体系。面对西部矿区煤炭高强度开采与水资源流失的矛盾与困境,通过构建地下水保护隐形屏障、AI算法与物联网技术、井地联合梯级净化工艺等,从源头减少水资源损耗,构建全生命周期矿井水数据链,真正让“废水”变“活水”。同时,创新提出高盐尾水转移储存技术,将浓缩盐水进行安全“封锁”,破解高盐废水处置难题。在长期的矿井水害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实践中,变“水害”为“水利”,奏响了矿井水由“减灾”向“增益”变革的强音。

中国煤科:以科技之力守护生命之源

矿井水“保-治-用”协同管控关键技术

  治水固基,织就地下工程“防渗天网”

  中国煤科所属北京中煤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注浆专业优势,依托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积极构建“技术+材料+装备”全链条创新体系,从煤矿建井到矿山防治水,再到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实现了注浆技术的跨界赋能。在中部引黄、滇中引水、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中,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诸多难题,创新采用地面定向钻孔高压预注浆技术,高效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为地下工程织就“防渗天网”,确保工程安全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以科技之力守护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根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战略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煤科:以科技之力守护生命之源

中部引黄预灌浆项目现场

  “海绵矿区”,让雨洪灾害变为灌溉资源

  中国煤科所属科工生态在灾害防治与资源利用双重使命的指引下,将“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的概念引入露天煤矿排土场雨洪管理,率先提出“海绵矿区”治理理念,在平朔露天矿排土场构建了雨洪集蓄利用系统。通过“截-导-蓄-用-排”的思路,巧妙地将矿区排土场范围内引起雨洪灾害的集中降雨,转化为具有资源属性可支撑生态修复的宝贵水资源,把被动的雨洪灾害防治转变为主动的雨洪资源管理,有效解决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引起的雨洪灾害及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煤科:以科技之力守护生命之源

雨洪集蓄利用系统“截导蓄用排”思路图

  智慧监测,为煤矿储水打造“安全护盾”

  中国煤科所属常州研究院与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合作,将先进的水文安全监测理念引入我国西部地区地下采空区储水、积水煤矿,率先推出“煤矿采空区水文监测系统”,用智慧监测技术为煤矿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保驾护航。该系统以“监-警-控-护”为思路,把复杂难测的储水状况,转化为直观精准的实时数据,将传统被动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高效的动态监管模式,有力化解了煤矿采空区储水、积水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难题,为煤矿储水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中国煤科:以科技之力守护生命之源

煤矿采空区水文监测系统证书及关联产品

  “三管齐下”,打造节水治污新标杆

  中国煤科所属杭州研究院通过技术创新、精细管理、数字化运维“三管齐下”,助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构建“预处理+A2/O生化+深度除磷”多级协同处理工艺体系,实现精准治污,突破传统工艺的碳源分配及脱氮除磷效率瓶颈,同时通过数字化运维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动态优化,形成“技术适配-智能监控-快速响应”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具备出水水质优、运行能耗低、抗冲击负荷强的核心优势,年污水处理能力达120万吨,以科技创新之力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绿色动能。(何瑛、李德山

中国煤科:以科技之力守护生命之源

水产加工废水处理及运维项目现场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