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海之间,“核”心守护:解码安全与绿色的“双优答卷”
首页> 能源频道> 能源要闻 > 正文

山海之间,“核”心守护:解码安全与绿色的“双优答卷”

来源:光明网2025-07-19 17:26

  在山东半岛的东端,碧海蓝天映衬着核电站建筑群。7月17日,光明网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2025年“媒体核电行”活动来到位于海阳的核电工程施工现场,近距离感受山东核电的发展成果。

  在这里,核能正以最严谨的安全标准,输送着光明与温暖,在山海之间书写着安全为基、绿色为核的发展答卷。

山海之间,“核”心守护:解码安全与绿色的“双优答卷”

海阳核电站施工现场(李新洲 摄)

  智慧工地,以科技竖起守护屏障

  在海阳核电二期施工现场附近的办公楼内,有一座科技筑起的“智慧工地”。“目前安装的980个监控探头,能够有效覆盖所有的施工作业面。”山东核电工程处副处长张忠伟介绍,这些监控探头能够实时监测人员资质、塔吊防碰撞情况及焊接质量,每天可监测超过一万名作业人员。所有焊工需佩戴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施工作业过程。这不仅是为了确保作业规范,也能够避免不符合焊接资质者违规操作,为质量问题提供“自证清白”的依据。

  健康保障同样融入科技手段。智慧工地的“健康驿站”系统每日抽取不同的作业施工队进行体检,重点监测血压等指标,当发现身体异常情况,安排休息或进一步检查,守护建设者的健康。

  科技竖起的守护屏障,让“安全”不仅限于设备,更覆盖到每一位建设者。

  独立监督,做好安全“守门人”

  在海阳核电厂内,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三位监督员长期驻厂,以“365 天不打烊”的监管模式筑牢安全防线。

  华东监督站核设施监督五处副处长、海阳监督组组长宁方寅介绍,监督员除了要进行日常例行检查、宣传相关安全政策法规,还要及时监督现场异常状况并进行汇报。

  宁方寅表示,如果在监督中发现出现明显违反管理要求或许可证规定的情况,监督员将采取措施督促核电厂整改,对涉嫌违法违规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制度体系的“刚性”能够为监督保驾护航。华东监督站核设施监督六处副处长、荣成监督组组长刘成运介绍,在国家核安全局三级监管文件基础上,华东监督站新增第四级文件,包括7份监管指针、9份管理程序及 66 份工作程序。针对极端天气,监督站还将启动恶劣天气防护监督检查程序,在每年台风季和寒潮到来之前开展监督检查,从源头消除环境风险。

山海之间,“核”心守护:解码安全与绿色的“双优答卷”

海阳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核岛巡视

  创新监管技术让监督更高效。目前国家核安全局正在组织建立全国核电安全健康档案,整合核电厂基准档案、生产数据、监管数据及异常数据,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每台机组 “画像”,开展健康问题和跨机组、跨堆型的联查和对比,为核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智能化建议。

  减碳提质,释放绿色效能

  核能正在胶东大地描摹出一幅绿色长卷。作为世界首批三代核电、首个发电超千亿的三代核电项目,国家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海阳核电1、2号机组分别于2018年10月22日和2019年1月9日投产商运。在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山东核电研发了国内首个核能商用供热项目“暖核一号”,已平稳运行6个供暖季,覆盖海阳、乳山两个城市,让零碳核能供热“飞入寻常百姓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海阳核电二期工程的3、4号机组,预计在2027年全面建成投运,届时海阳核电1-4号共四台机组年发电量达4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山东省一半以上人口的居民生活用电需求。

  三期工程5、6号机组已于今年4月27日获国务院核准,预计未来6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到609亿千瓦时,将带来显著的减碳减排效益。

  核能的绿色价值,更在于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暖核一号”通过核电机组发电余热的高效利用,将原本排向环境的热量转化为民生所用,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前六个供暖季累计供热1432万吉焦,相当于节约原煤消耗约1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6万吨、二氧化硫1.5万吨、氮氧化物1.4万吨。较核能供热前,海阳市供暖季PM10平均浓度下降43%,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下降13.7%;乳山市供暖季PM10平均浓度下降8.7%,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下降12.8%。

  以科普沟通公众,让核安全走进生活

  “做好科普工作,创造和谐的公众关系,这是核安全文化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社会责任。”国核示范于振兴介绍。

  对于核安全的科普,国核示范秉持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理念。

  位于山东荣成的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是核安全科普的主宣传阵地。这座科技馆于2020年开馆运营,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接待访客近2万人次,馆内的燃料机组模型、动态演示等装置,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核能知识的了解,而“核能生活”展区,展示着“核”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核安全科普要主动走进公众生活。“我们会定期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并到周边学校、社区组织科普讲座,”国核示范祝华伟介绍,“另外我们也会在核安全主题公园举办一些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普窗口。”

  这座核安全主题公园,搭建起公众与核能知识的沟通桥梁。公园划分“知核、安核、用核、探核”四区,通过雕塑、展板与互动装置,展示我国核安全监管体系与核能技术优势,让公众直观了解核安全知识,消除误解和疑虑。

山海之间,“核”心守护:解码安全与绿色的“双优答卷”

核安全主题公园(谢芸 摄)

  从智慧工地的精密监控,到日夜不息的严谨监督,从减碳减排的绿色实践,到深入生活的科普交流,山东核电的发展证明了核能的安全与绿色并非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当零碳能源继续延伸,核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这片山海之间,中国核工业将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为核能安全发展继续提供 “中国方案”。(记者谢芸)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