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钢铁”技术发布会召开:驱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首页> 能源频道> 能源要闻 > 正文

“AI+钢铁”技术发布会召开:驱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来源:光明网2025-08-20 09:13

  光明网讯(记者 张佳兴)“钢铁行业将以‘AI+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全面转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生产力重塑。”8月18日,“AI+钢铁”技术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钢铁产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产业,拥有庞大的产业规模、深厚的应用积淀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最佳实践场。

  当前,人工智能在钢铁行业应用前景广阔,已在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本次活动旨在汇聚行业智慧,共建技术标准体系,共享数字变革红利,为全球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贡献“中国方案”和“东方范式”。

“AI+钢铁”技术发布会召开:驱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发布会上,专家学者围绕“AI+钢铁”探讨前沿技术、分享创新成果。“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将进一步穿透钢铁生产流程的‘黑箱’,贯通数据孤岛,破解资源调度困局,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认为,“AI+钢铁”的发展将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同时,跨企业、跨行业的AI生态系统构建也将成为趋势,促进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服务商等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表示,钢铁产业是国家工业脊梁,AI是创新引擎,两者深度融合是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必由之路。东大百年深耕冶金、信息“双强”学科,率先提出破解钢铁生产“黑箱”的“人机混合智能”模式,实现全流程在线高保真预测,技术已在多家钢企落地。

  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在《开展“AI+钢铁”行动加速钢铁行业中国式现代化》报告中介绍了开展“AI+钢铁”行动的重要性,并对2025-2035全流程一体化新一代“AI+钢铁”行动规划提出建议。

  王国栋表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钢铁工业作为大型复杂流程工业,全流程各工序均为“黑箱”,必须发挥我国钢铁材料领域和AI领域专家的优势,将近年发展的新一代AI技术与钢铁行业实体经济深度结合,充分利用钢铁行业丰富的大数据、钢铁领域专家的理论与经验,以及信息领域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数据密集—智能涌现—人机协同”的三元认知方法论,建立人机混合人工智能体,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向钢铁行业赋能,实现行业自主无人控制。

  活动现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兵、东北大学储满生教授、东北大学刘书超教授、东北大学孙杰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王刚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AI+钢铁”助力绿色高效发展进行了专题演讲。

“AI+钢铁”技术发布会召开:驱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宝信软件与东北大学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联合开发、共求发展”为原则,深化双方在科技项目攻关、人才培养、重大项目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共同为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本次活动由东北大学联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共同策划举办。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福建莆田仙游: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升级转型

  • 霞光满天“扮靓”南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