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吸烟能预防新冠?2020“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
首页> 科技频道> 头版 > 正文

吸烟能预防新冠?2020“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

来源:光明网2021-01-16 19: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 战钊)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取代经典计算机?“手机信号增强贴”能增强信号?……1月16日晚,2020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揭晓,6条年度“科学”流言被一一“粉碎”。本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梳理出错误联想、量变质变、成见效应、断章取义、借“技”卖货、夸大其词等六大谣言套路,引导公众理性质疑,独立思考,提高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科技报社承办,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并得到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晚报、蝌蚪五线谱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活动现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梁建伟,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尹璋琦,通信专业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张弛,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临床部主任医师吴海云分别揭晓了过去一年中六类“科学”流言,并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错误联想)、“吃芹菜可以降血压”(量变质变)、“发现结节要立即切除,否则会癌变”(成见效应)、“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取代经典计算机”(断章取义)、“‘手机信号增强贴’能增强信号”(借‘技’卖货)、“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夸大其词)等流言逐一进行了批驳,并将流言投入对应类别的“流言粉碎桶”中。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素养教学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媒商实验室首席专家李颖认为,在知识分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摆脱迷信、愚昧,避免上各类科学谣言的当,必须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规律,分析谣言“套路”,以科学方法追求新知。

  据了解,自2014年开始,北京市科协联合有关部门发布每月“科学”流言榜,并举办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类流言的免疫力,提升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北京地区发起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传播品牌活动,在社会上起到了科学辟谣、以正视听的重要作用。每月“科学”流言榜7年来共评选并发布辟谣内容636条,上百位各领域权威专家参与了解读工作。

  附:2020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

  错误联想类

  年度流言: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流言:

  烟草颗粒是纳米级的,可均匀覆盖在肺细胞表面,形成一道屏障,将病毒阻挡在人体之外。因此,吸烟可减少新冠病毒感染。

  真相: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首先,烟草燃烧产生的成分有两种:一部分是气体,比如一氧化碳,占到了九成以上;另一部分是固体颗粒,如尼古丁和焦油颗粒。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这些颗粒的大小在1微米到2.5微米之间,并非纳米级。不同病毒的大小差异很大,但都属于纳米级。1微米等于1000纳米。指望烟草颗粒阻挡病毒,大约相当于用纱布去过滤水源,并不现实。

  其次,烟草不但不能帮助呼吸道抵御外敌,反而会对呼吸道造成损伤。研究显示,烟草中含有七千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致癌物有几十种。它们会干扰肺脏的正常运转、破坏肺脏的防御体系,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而且,研究还显示,吸烟会增加罹患流感的风险。美国曾经对30万退伍军人进行长达16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者的流感死亡率远远高于不吸烟的人。换句话说,吸烟不仅增加了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概率,而且加重了感染的后果。

  错误联想类流言规律:

  面对新生事物时,人们如果不顾常识进行错误或者过度联想,就可能中了流言的圈套。例如,“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这条流言声称:烟草颗粒是纳米级的,可均匀覆盖在肺细胞表面,形成一道“屏障”隔绝病毒,就是一种过度联想。事实上,烟草颗粒是微米级别,指望它们阻挡病毒,大约相当于用渔网去过滤水源,并不现实。与之类似,“吃大蒜能预防新冠病毒” “喝高度酒可抵抗新冠病毒”这些流言,也都是错误联想导致的。

  量变质变类

  年度流言:吃芹菜可以降血压

  流言:

  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素能舒张血管,所以吃芹菜可以降血压。

  真相:

  科学实验表明,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素可以作用于血管内皮,进而舒张血管。舒张血管确实对降低血压有好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学者曾进行过定量研究:降低老鼠的血压大概需要0.026克/千克芹菜素。就是说,1公斤的老鼠一次吃0.026克芹菜素才能降低血压。照此估算,体重60公斤的人一次要吃1.56克。

  不同品种的芹菜以及芹菜的不同部位中,芹菜素的含量不同,大致在0.003%-0.088%之间;而且叶子中含量更多,我们爱吃的芹菜茎中含量较低。

  按照最高含量0.088%计算,1公斤芹菜含有0.88克芹菜素。换句话说,要想通过吃芹菜达到降血压的效果,首先得学会挑选芹菜素含量最高的品种,其次要把芹菜茎丢掉,多吃芹菜叶,最后,还要一次吃上1.7公斤以上,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量变质变类流言规律:

  一些流言脱离剂量大谈“毒性”或者影响,在科学上不具备实际意义。“吃芹菜可以降血压”在长辈们口中似乎是“生活常识”,然而事实是芹菜素的确可以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但芹菜素在芹菜中的含量并不高。基于科学研究的估算,体重60公斤的人一次要吃3斤左右的芹菜叶,才可能有降压的效果,并不实际。在过去的一年中,脱离剂量谈影响的不科学说法还包括“医院安检仪辐射非常大,会影响胎儿健康”“喝牛奶会引发纤维腺瘤”等。

  成见效应类

  年度流言:发现结节要立即切除,否则会癌变

  流言:

  发现结节后一定要立即切除,不能等,否则日后肯定会癌变。

  真相:

  结节,通俗来讲是指体积相对较小的无感觉或有疼痛感的肿块。颈部、腋下、乳腺,以及身体各处的皮下,都有可能看到、摸到结节。但也有一些结节长在“隐秘的角落”,不容易被发现,如长在肺部、肝脏、肾脏、心脏等脏器上的结节,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

  对于结节不必过度紧张,90%以上的结节都是良性的。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处理,而且有的结节终生都是良性的,比如瘢痕性结节(一种人体受到创伤后修复过程中形成的结节,伴随一生也不会有变化)。不过,一旦查出是结节,就需要随时观察,并到医院就诊,以便判定结节的良、恶性以及分级。

  像乳腺结节这样能摸到的结节,可以自行感知结节的大小和硬度等变化,长在四肢和体表等部位的结节,要随时观察、触摸。而肺结节则需要进行专业检查。如果分不清是不是结节,建议去医院就诊。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万不可“无差别切除”结节,因为切除结节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切除结节后,对患处的局部组织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乳腺结节,切除后可能会造成乳腺导管的破坏;切除肺结节,可能要切除部分肺叶,从而影响肺部功能。总之,要不要切除、何时切除结节,需要医生根据情况进行判定。

  成见效应类流言规律:

  过分依赖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会使人失去理性、客观的判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结节后,为了避免发生癌变而选择“斩草除根”,“发现结节要立即切除,否则会癌变”这一流言也就随之逐渐形成了。其实90%以上的结节都是良性的,要不要切除、何时切除结节,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情况进行判定,不能“一刀切”。与这条流言类似的“体脂率越低越好”“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也是迎合了人们的成见效应,把问题和解决方案简单化了。

  断章取义类

  年度流言: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取代经典计算机

  流言:

  我国研制出的"九章"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霸权",已经可以完全取代经典计算机。

  真相: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据现有理论,该量子计算系统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即"九章"一分钟完成的任务,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亿年。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研究突破并不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已可完全取代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只有在处理能设计出高效量子算法的特定问题时,才能超过经典计算机。对于没有量子算法的问题,例如最简单的加减乘除,量子计算机就没有任何优势。

  可以说,"九章"在量子计算机发展的进程中树立起了一座里程碑,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在实现量子优越性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力争尽早研究出可编程的、能处理很多有实用价值问题的量子计算机。

  断章取义类流言规律:

  一些流言选取了完整科学结论中的一部分进行单独加工传播,但可能与原意大相径庭。例如,随着“九章”量子计算机的问世,“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取代经典计算机”这条流言也不胫而走。“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是针对“玻色取样问题”做的一个专用量子计算机,这一成果并不意味着经典计算机被取代。与之相似的流言“量子计算机能让时间“倒流” “外星人发来了太空无线电波”也是对完整科学结论中的一部分进行单独加工传播,它们有的不够严谨,有的则完全是错误的解读。

  借“技”卖货类

  年度流言:“手机信号增强贴”能增强信号

  流言:

  将“手机信号增强贴”贴在手机背部的“有效位置”,信号就能从1格变成3格,玩游戏、刷视频不再延迟,地下车库、高层办公楼等“全场景”均能使用,其原理是贴纸可以增加手机的波长。

  真相:

  商家宣称的“目前最先进款型信号增强贴”,从材质和结构上看,是在一张塑料片上镀了一层铝膜,铝膜上面还印有一层类似磁性油墨的材料。“通过拉长手机内置天线接收信号的波长,来增强信号的接收范围”的说法,从原理上是讲不通的。

  首先,波长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被“拉长”;其次,放大任何东西都需要能源,而贴纸属于“无源天线”,无法为“有效放大信号”提供能源。而且,由于手机型号及运营商的不同,各手机信号频率也不尽相同,要实现共振就必须与相应手机信号的频率相同。因此,一张贴纸即便能产生某种共振,也不可能符合所有手机频率,不可能实现商家宣称的“全场景”应用。

  不少人对通信速率存在误解,认为信号强下载速率就会快一些,但这不是绝对的。数据下载速率不仅取决于网络,还取决于输出数据的服务器以及用户数。“贴上信号增强贴能提高下载速率”其实是个伪命题。

  借“技”卖货类流言规律:

  某些流言借科技之名,行营销之事。“手机信号增强贴”就是这类打着“高科技”的旗号传播伪科学的现实例子。这类产品利用了人们对于新科技的向往,通过编造伪科学来获取商业利益,但它们禁不起深入的、严谨的科学分析。类似的流言还有“用脱糖电饭锅蒸饭可降低米饭中70%糖分”“‘量子波动速读’1分钟可阅读10万字”等。

  夸大其词类

  年度流言: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

  流言:

  秋凉换季,输液可以扩张血管,有效预防脑中风。

  真相:

  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定期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输液用的一般是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或者西药中的扩血管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脑灌注,只会起到短暂的治疗作用。这类药物一般作用时间是6至8小时,不可能永久疏通血管,预防脑中风。并且,这些药物作用于血管,等于提前透支了血管的扩张能力,等真正出现脑梗死等症状需要输液时,往往会出现药物耐受,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甚至错失真正的抢救治疗良机。

  此外,“输液扩张血管”并不像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通过静脉输注溶栓药物是脑中风急性期的抢救方式,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比如溶栓距离发病时间不宜超过4-5个小时,另外有出血史及手术外伤病史的患者是不能溶栓的。

  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引发脑中风和再次脑中风的原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烟、酒、肥胖、药物、饮食等因素,凡是不结合上述致病因素而进行的干预行为,都是难以起到预防作用的,单纯用输液预防脑中风显然是不科学的。

  夸大其词类流言规律:

  有些流言不顾限定条件将科学结论夸大,以偏概全,极具迷惑性。“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等流言,许多老年人信以为真。输液只能暂时性地扩张血管,这些药物作用于血管,等于提前透支了血管的扩张能力,可能导致真正的抢救治疗良机被错失。与之类似的“老年人献血可以降血脂” “正常人多吸氧可保健”等流言,其论述中有正确的地方,但它们往往夸大其他细节,这恰恰是流言的狡猾所在。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雪运动成就新疆文旅新名片

  • 舞剧《朱鹮》走进日本新潟获观众点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