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统筹协调上做文章,让创新效能倍增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统筹协调上做文章,让创新效能倍增

来源:科技日报2021-03-05 14: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年来,云南省科技厅启动了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项目试点工作,全面组织、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同时,与科技部建立了会商制度,与省财政、经济、工业、环保、林业等部门建立了协同创新机制。在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方面,对制约创新的相关规定及时进行修订。

  王学勤 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这几日,云南大理,洱海碧波明净。波光映着朵朵白云、一抹蓝天、几树春柳,如诗如画。相约踏春、骑车、跑步、拍婚纱照……在新建成的生态廊道上,无论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脸上都漾着笑意。

  几年间,洱海生态发生巨变。这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尽心竭力,也离不开云南省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有益探索。

  建立开放协同的创新治理机制,加强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政策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基础制度,建立创新驱动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云南交出了新答卷。

  各部门协调共治,让资源配置更高效

  “几年前的洱海,可不是这样,高原湖泊的命运一度令人十分忧心。”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行政部副部长李学鑫说,随着多部门协力,一整套综合治理措施和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项目的实施,让洱海湿地面积大幅增加,为洱海构建起了良好的生态系统。最为直观的感受是水清了、沙滩和湿地恢复了,鱼和水鸟种类增加了,老人口中昔日的美景重现了。

  洱海水透明度是多少?湖区水质和藻类数据有哪些变化?站在金河水质监测点船头,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要逐个了解数据。全面掌握洱海水质情况,须基于494个数据——每天对分布在洱海水面的19个采样点进行上下两层采样,再对38个水样逐一进行13项指标分析。

  2007年起,王欣泽就来到大理从事洱海保护研究工作。以前“九龙治水”,但蓝藻水华曾频繁暴发。2014年建院以来,正是在省州市各级部门统筹协调下,科技资源得以高效配置,研究院持续开展洱海保护相关野外数据观测、洱海保护治理技术研究、流域治理应用示范等相关工作,为治理高原湖泊、因湖施策提供科技支持。

  近三年来,研究院承担了洱海保护科研项目11项,建设了7座示范工程,开展了技术咨询服务项目41项,60多项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洱海保护治理。所主导实施工程涉及污水处理、湿地建设、湖湾水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这些运转有效的项目,持续净化和提升着入湖水质。

  “经过多年积累,眼下,大理已初步建成以基础监测数据为支撑的湖泊生态观测系统数据库,内容涵盖了流域入湖负荷、湖区水质变化、湖区藻类、底质及沉水植被等方向。”王欣泽说,在重点聚焦湖泊保护研究的同时,他们还尝试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了多个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多个领域的合作和服务,多维度助推地方产业发展。

  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云南省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放管服”改革,先后建立了科技计划绩效管理、科技项目“双随机”检查、专项设置动态评估与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建立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系统工程。”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告诉记者,为推进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近年来,云南省科技厅启动了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项目试点工作,全面组织、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同时,与科技部建立了会商制度,与省财政、经济、工业、环保、林业等部门建立了协同创新机制。在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方面,及时开展了相关“四唯”清理,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清理,对制约创新的相关规定及时进行修订。目前,各项工作成效初显。

  改革经费管理制度,让科研人员放心施展拳脚

  昆明理工大学徐宝强教授是我国冶金行业的知名专家,也是该校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近年,由于科研和教学需要,他时常往返于云南几家冶金龙头企业和河南郑州等地的合作单位。“以前,去企业驻现场工作,有时连着几天做实验,最常见的问题是没有住宿费发票,回来就不能报账,也没有出差补贴。”徐宝强说,由于科研进展和支出,往往有不可预见性,难免为了“守规矩”而束缚了科研的手脚。

  随着2019年昆明理工大学修订横向、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如今,只要一周内提交对应的交通票据,就可以按“自主安排制”报销差旅费。“打通报销制度上的障碍,节省了精力,节省了时间。这是‘自主安排制’给我们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徐宝强说。

  云南省科技厅、财政厅试点,昆明理工大学创新推出的科研项目经费“自主安排制”参照校外经验,增加了短期出差人员的住宿费条款,按新的规定,科研人员可以不提供住宿费发票,但必须提供完整封闭的城市间交通费票据。

  “住宿费‘自主安排制’的实施,进一步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释放政策红利,优化科研环境,给科研人员松绑,释放科研活力。”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潘学军介绍。

  昆明理工大学的实践,是云南省创新完善科技经费管理的一个缩影。

  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云南省科技厅2017年和2019年先后两次修订了《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改革科技计划形成及导向机制,结合本省实际,明确“对具有明确政府目标、技术路线清晰、组织程度较高、优势承担单位集中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可以采取定向择优或者定向委托方式确定承担单位”的项目形成机制。明确通过定向征集、调研形成、主动点题、公开征集等多种方式遴选项目,并提出要通过“实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实行网络评审。

  在防止资金“跑冒滴漏”,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同时,简化科研仪器采购流程,提高智力密集型项目间接经费比例,实施科研项目学术助理、财务助理制度,将科研活动从烦冗的审批、烦琐的杂务中解放出来;放开科研机构及人员“手脚”,释放更多创新活力和热情。

  (记者 赵汉斌)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