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量子纠缠让虫洞从科幻走向现实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量子纠缠让虫洞从科幻走向现实

来源:科技日报2021-06-01 09: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长久以来,人们都无法确定虫洞是否真实存在。不过近几年的一些研究表明,虫洞确实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利用物理学理论便可以构造出微型虫洞。

  在黑洞一词还未诞生之时,物理学家并不知道这种奇怪的天体是否真的存在。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黑洞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天体,甚至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银河系中。

  如今,广义相对论中所预言的另一种奇怪天体——虫洞,它的存在仍然难以断定。如果虫洞真的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中,人类是否可以利用它们畅游宇宙?

  寻找虫洞之旅有两大难题

  早在1935年,就有人预言了虫洞的存在。但是随后的研究似乎指向了不同的答案——虫洞不太可能存在。然而,一些最新的研究为证实虫洞的产生提供了线索,而且这一过程可能比物理学家长期以来所设想的要简单得多。

  虫洞的概念最早由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内森·罗森提出。爱因斯坦和罗森发现,至少在理论上,黑洞的表面可能成为连接另一片空间的桥梁。后续的研究工作拓展了这一想法,但是却遇到了两个始终无法克服的难题:虫洞十分脆弱和微小,这就导致了虫洞很难被发现且很难被人类所利用。根据广义相对论,任何普通物质穿过虫洞的引力作用都会牵拉并关闭这一隧道。因此,形成稳定的虫洞需要某种额外的物质,以保持虫洞持续、稳定地开放,研究人员将其称为“奇异”物质。

  此外,科学家研究发现,虫洞的形成过程依赖于一种特殊效应,这种效应使得宏观世界的旅行者无法进入虫洞。因此,研究虫洞的难点在于生成虫洞的过程和稳定虫洞的“奇异”物质不能偏离人们所熟悉的物理学理论太远。

  迄今为止,科学家只能根据物理学理论构想出微观尺度的虫洞。要想“制造”出更大的虫洞,似乎还需要一种既特殊又稳定的过程或物质。

  纠缠态的特殊性质带来突破性进展

  2017年,虫洞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美国哈佛大学的高苹、丹尼尔·贾弗里斯和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阿伦·沃尔发现了一种利用量子纠缠来实现可持续开放虫洞的方法。

  纠缠态的特殊性质使其可以提供维持虫洞稳定性所需的物质。而由于“纠缠”是量子物理学的标准特征,因此这一状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产生。虽然这种方法有助于稳定虫洞,但它仍然只能产生微小的虫洞。不过,这一研究启发了一系列后续研究工作,科学家可以利用这种“纠缠”来研究不同类型的物质,找到更大、更古老的黑洞。

  英国杜伦大学物理学家伊克巴尔和他在英国杜伦大学的同事西蒙·罗斯在一项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更加容易的方法制造虫洞——利用高—贾弗里斯—沃尔方法制造出一个大型虫洞。

  他们的研究从理论上展示了黑洞周围磁场的特殊扰乱可以产生稳定的虫洞。遗憾的是,这一理论仍然只能生成微观的虫洞,而且伊克巴尔认为,这项研究几乎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物理学家胡安·马尔达西那曾于2013年指出,虫洞和量子纠缠之间存在联系,他和普林斯顿大学的阿列克谢·米列欣发现了一种可以产生大型虫洞的方法。

  不过,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充斥于宇宙中的暗物质,必须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行为,且这种行为在我们生存的宇宙中不太可能出现。

  虫洞研究的热潮还未退去。虽然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制造出满足人类穿越梦想的虫洞,但相关研究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实际上利用简单的量子效应便可以制造能保持开放的虫洞。”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物理学家、虫洞研究者布里安娜·格拉多—怀特说,“长期以来我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东西,最新研究结果却表明它确实可能存在。”

  (李诗源翻译,据《环球科学》)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