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出舱活动圆满成功!来认识一下航天员的舱外“好帮手”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出舱活动圆满成功!来认识一下航天员的舱外“好帮手”

来源:科技日报2021-07-05 13: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当然,要完成舱外活动各项任务,离不开高科技装备的支持,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航天员的舱外“好帮手”。

  机械臂大展身手

  此次出舱活动中,核心舱机械臂首次托举航天员到指定位置圆满完成出舱操作,抬升天和核心舱舱外全景相机的位置,其大范围转移能力也得到了验证。

  核心舱机械臂展开长度为10.2米,最多能承载25吨的重量,是空间站任务中的“大力士”。该机械臂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抓总研制,是目前同类航天产品中复杂度最高、规模最大、控制精度最高的空间智能机械系统,主要承担舱段转位、航天员出舱活动、舱外货物搬运、舱外状态检查、舱外大型设备维护等8大类在轨任务。

  记者从五院了解到,核心舱机械臂是我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其肩部设置了3个关节、肘部设置了1个关节、腕部设置了3个关节,一共7个关节,每个关节对应1个自由度,具有七自由度的活动能力。通过各个关节的旋转,能够实现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为航天员出舱顺利开展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该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其采用“肩3+肘1+腕3”的关节配置方案,肩部和腕部关节配置相同,意味着机械臂两端活动功能相同;肩部与腕部各装有一个末端执行器,可以对接舱体表面安装的目标适配器,机械臂通过末端执行器与目标适配器对接与分离,同时配合各关节的联合运动,从而实现在舱体上的爬行转移。

  舱外维修与辅助工具首次亮相

  作为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的“机械伙伴”,由五院研制的舱外维修与辅助工具,可协助航天员有效克服航天服手套充压后操作不便、高难度单手操作、在轨防漂要求高等难题,具备辅助航天员在轨着航天服状态下开展舱外行走、位姿转换、设备更换、产品安全防护等多项功能,是执行舱外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包括用于舱外设备维修的舱外电动工具、舱外扳手、通用把手等。

  舱外电动工具是此次维修任务用到的唯一机电类工具,它可以适应舱外复杂的真空和高低温环境,具有定力矩拧紧、拧松的工作模式,并且设置有休眠模式。

  舱外通用把手可以安装到维修设备上,用于航天员在轨维修时进行待维修设备的转移及防漂,通过与设备端的通用把手底座配合,实现航天员单手完成对设备的快速锁定、解锁。

  舱外辅助维修工具还包含便携式脚限位器、2种便携式安全带、舱外操作台及微型工作台等辅助工具。便携式脚限位器是此次维修任务中机构设计最为复杂的产品,共设计有旋转、俯仰、滚转、偏航4个关节自由度,可协助航天员在舱外调整至执行任务的工作姿态;与之配合使用紧密的舱外操作台,可协助航天员进行维修任务时挂放设备和维修工具,解放航天员双手,实现设备或维修工具的临时存放。便携式安全带可协助航天员实现舱外作业位置设备及维修工具的防漂。与航天服直接相连的微型工作台,则像一根多功能腰带一样环绕在航天服腰部,将航天员出舱使用的舱外电动工具、舱外通用把手和舱外扳手随身携带,确保航天员随用随取。

  信号全覆盖,除了通话还能“直播”

  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与地面建立高速、及时的通信联系极为重要。出舱活动不仅是对航天员的全方位考验,也是对天和核心舱与地面测控站之间通信能力的一大考验。

  五院研制的出舱通信子系统实现了舱内外航天员之间、舱内外航天员与地面人员之间,以及舱外航天员之间的全双工语音通信,在航天员舱外活动范围内实现无线通信全覆盖。与上一代出舱通信系统相比,该产品具有通信距离更远、通信速率更高、工作寿命更长等特点,同时由于采用了功率控制、抗多径等措施,该产品具有更强的空间环境抗电磁干扰能力,并支持多名航天员同时出舱活动时的通话功能。

  舱外图像传输子系统为舱外提供无线网络覆盖,通过出舱无线收发设备提供的“热点”进行图像传输,实现了对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实时显示、实时记录等功能,以及为太阳翼绕行测量试验提供数据传输功能。

  同时,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通过与天链一号、天链二号中继卫星建立中继链路,实现中继通信,确保航天员与地面通信的实时畅通。这就好比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与中继卫星、中继卫星与航天员之间的“天路”。

  空间站中继终端与其他型号在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为了保证在轨使用的长寿命,需要具备在轨可维修性。空间站中继终端采用了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保证传输信号质量的同时,方便航天员维修更换。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自6月17日进驻天和核心舱以来,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目前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后续在轨飞行期间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记者 付毅飞)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世界互联网大会给您发来一个“开奖提醒”

  • 大国粮策圆桌派丨重新定义“种地”的打开方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
2025-07-22 02: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重要战略举措,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5-07-22 02:3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