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代“夸父”,为玉米种业装上“中国芯”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当代“夸父”,为玉米种业装上“中国芯”

来源:科技日报2022-03-23 10:48

  “种源创新”如何落实在“田间地头”?今日起,《科技日报》推出“种源创新行动派”栏目,聚焦粮食安全“芯”力量,关注种源创新扎实落地。

  “在热带育种基地,我们又有了阶段性进展!”刚从西双版纳回到昆明的番兴明,黝黑而略显疲倦的脸上,掩不住兴奋与喜悦。

  “新培育的这批材料,都是自主的核心宝贵种质资源,是别人没有的!它产量高、抗病性好,还耐旱耐瘠,将来适合在咱们国家广大区域推广。”

  玉米育种,需要阳光的热力。学远古的夸父,常年“追着太阳跑”的番兴明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曾获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好消息不止一个。“团队培育的‘云瑞408’刚刚通过国家审定,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绿色品种’。”番兴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绿色高效玉米,是适应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培育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玉米。以我国西南为例,玉米广植于高原旱地沟坎,无法定时灌溉和施用化肥农药,“云瑞408”可适应缺水缺肥的贫瘠旱坡地,还对大斑病、茎腐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主要病害有显著抗性。

  记者看到,这个新品种颗粒饱满,粒大、粒深,可粮饲兼用。2019年和2020年参加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9.2千克,对照其他品种,均有可观的增产数据,适宜在云贵川等中高海拔春玉米区种植。

  “云瑞408”只是番兴明团队玉米育种史的一个事例。

  在中缅边境的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绿油油的2万亩“SB902”鲜食甜玉米,铺满边境线坝区。在抗疫氛围中,阿昌族群众的钱包反而鼓了。“收购价每公斤约6.5元,保守按亩产1吨计,两个多月间,亩均收入就有6500元。”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李自卫说,这是依靠良种带动的“甜蜜”产业。

  从云瑞1号到云瑞88号,从鲜食玉米甜糯888到瑞糯1号……30余年间,番兴明主持培育40余个玉米品种,种子播遍大江南北,还推广到了非洲。多年来,累计推广优质高产杂交种玉米1.14亿亩,新增产值137.5亿元。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每年种植约6.3亿亩,云南有3000多万亩。玉米种子占种业市场的40%。种源创新发展,玉米种业不能缺位。

  然而,玉米病害蔓延、虫害加剧的情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以云南为例,2020年玉米白叶斑病大面积暴发,让人触目惊心。同时,我国西南、东北等玉米主产区所推广的品种同质化问题突出,给病害防治和粮食安全埋下不小的隐患。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40余年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久久为功,引进热带及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并大规模开发地方核心资源,使云南成为全国拥有热带玉米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团队已向国内外育种同行发放自主创制的抗病、优质玉米种质14490份次。“这些‘宝贝’,为扩宽我国玉米遗传基础贡献了云南力量。”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种业“卡脖子”、粮食安全、畜牧业与工业急需……番兴明团队近年愈加认识到,打好种业翻身仗,让玉米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拥有核心育种技术是关键。

  番兴明一半时间带着团队与日光赛跑,哪里天热就奔往哪里的育种基地;另一半时间则泡在了实验室。

  “我们新近创制的单倍体加倍育种技术,改变了传统育种流程,缩短了时限,这是玉米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番兴明介绍,利用热带自交系与具有单倍体诱导基因的温带诱导系杂交构建选育群体,他们培育出新的适宜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用传统技术选育一个品种需耗费7至8年时间,而用单倍体技术只需要2至3年,育种效率大幅提升。

  但番兴明认为,目前,国内对种质资源研究还有待深入,与抗病、抗旱、提高品质相关的功能基因还未得到有效开发,因此要强化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强化育种技术融合创新,方能实现玉米种业跨越式发展。“我们追赶太阳的脚步不会停歇。”番兴明说。

  记者 赵汉斌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南华山首次发现新记录植物种

  • 直击“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巅峰”比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