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时评】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措施科学有效
首页> 科技频道> 头版 > 正文

【光明时评】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措施科学有效

来源:光明日报2022-05-16 09:08

   【光明时评】

   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及时完善防控措施,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全国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做出明确部署。

   3月以来,国内疫情散点、多发,波及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经历了武汉保卫战之后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彻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要求,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战,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践再一次有力地证明,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强大制度优势。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挑战,党同人民始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兑现庄严承诺,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构筑起坚实的屏障。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提是科学,关键在有效。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已进入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阶段。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综合研判、精准施策,这既是科学防控的内在要求,也是有效防控的必由之路。

   不搞简单化、一刀切,科学统筹疫情防控与人民生活、经济发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确保疫情防控措施更加有效。加强信息发布,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化解公众的“急难愁盼”,才能以公共服务的贴心夯实全民战疫的信心,持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的水平。两年多的疫情防控实践证明,依靠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全员参与、群防群控,我们完全可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既是我们实现精准防控的法宝,也是我们坚持动态清零的底气。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正处于吃劲阶段和关键时期,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我们仍需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首先就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

   调整完善防控政策措施,要从科学决策着手:稳定生活物资保障、满足寻医问诊需求、推进复工复产节奏,提高全方位综合防控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疫情防控的信心和动力。守住得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应从有效应对发力:抓早抓小、以快制快,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反弹的底线,才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

   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我们一定能依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作者:赵志疆,系媒体评论员)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