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阳台农夫”手下的“营养土”哪里来?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阳台农夫”手下的“营养土”哪里来?

来源:光明网2022-06-06 16:36

  贺高祥 陈影

  疫情之下,养花种菜成为不少人新的“心头好”,“阳台农夫”们,催热了“阳台经济”。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名曰“泥炭”“花土”“稻田土”“草炭土”“营养土”“有机土”等各式各样的土壤,也备受青睐。

  不过,估计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被用作果蔬花卉培养的土壤,可能是黑土等珍稀土壤。近年来,挖掘泥土、倒卖土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被倒卖的泥土或用于土方,或用于生产建材,其中的“高级品”就有一部分以这样的方式流通。

  城市绿化、家庭种花养草都需要大量肥力丰厚的优质土壤,使得原本紧张的土壤资源价格一路飙升,电商平台上“营养肥土”1公斤的售价可高达18至25元。这让一些不法商贩看到了商机。一些人以种粮、养植、采摘等农业产业发展为名,或承包或购买大量优质农田,然后以土地平整、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改造等为名,非法采挖或盗挖出售优质土壤。而相关监管的松软,农民对短期利益的盲目追求等,纵容这一现象长期存在。

  土壤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本身确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对土壤、耕地的保护,是事关到十几亿人饭碗的大事。必须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切断土壤非法买卖这一黑色产业链。

  要规范农村土地平整土壤保护。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农村土地平整的管控,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基本原则,严厉打击非法平整土地行为。对新增非法平整土地进行彻底清查,逐宗建档,强化对土地平整的追踪管理工作,针对耕作层地力进行切实保护,尤其在客土回填、表土保护、土地翻耕等环节,在土地平整验收中突出对削高填洼过程中富余土壤的处置方案是否妥当的验收标准。对非法平整土地进行归集分类,划出重点整治区域,对于频繁被盗土地区,应集中力量、依法严肃查处,并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形成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

  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涉及占用耕地的,应对其必要性、合理性和补充划定方案可行性进行审查并形成合理的采土定价机制;根据土地位置和质量合理定价,将卖土收入划出专项用于后期耕地质量和养分修复,把对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对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行为“零容忍”,严格履职,严肃查处,并使违法占用的耕地恢复原状。此外,建设部门也应注重高效合理用土,充分对施工的弃土、弃石进行回收利用,减小用土需求;在批准建筑用地时,或可要求开发商将剥离的表层土壤储存起来,以便日后用于土地复垦、用作育苗床土。

  建立“土壤银行”储备和有偿转让机制。笔者建议,或可由农村农业部门和建设部门共同设置“土壤银行”,对建设用地开挖的地表土壤进行集中堆放储存,待建设完毕的项目进行绿化、复耕之用。鼓励农村居民对撂荒土地进行流转、出租、入股等,以此参与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中来,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同时防止因无人看管造成的土壤盗挖。在土地流转中,要强化用途管制,应确保粮食安全为先。

  此外,有必要尽快摸清我国土壤保护现状,构建土壤资源清单,这也是我们科学保护和利用土壤的前提和基础。可考虑建立土壤保护利用监测网络,对土壤厚度、土壤性质、地形地貌、水土流失以及退化污染等情况及时监测。在土壤转让方面,当根据土壤质量和稀缺程度制定合理的转让补偿机制,进一步明确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事项。建立并完善政府引导的市场机制,优化土壤资源价值核算机制也应纳入考虑视野,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多元化实现路径。

  更为根本的,则是要推动土壤保护相关立法。建议尽快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土壤保护立法进程,完善土壤的分级保护和利用制度,进一步强化土壤保护利用的政治责任。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组织应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土壤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土壤保护职责等。各监管部门也当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共同守护我们的土壤安全。(作者分别系重庆财经学院特聘教授、副教授)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定日县地震:心理服务暖童心

  • 广西南宁:红红火火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