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代人让“天宫”“神舟”共舞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三代人让“天宫”“神舟”共舞

来源:光明日报2022-06-07 10:04

  “天”“神”如期相拥,航天员到站了!

  2022年6月5日17时42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6次变轨,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7小时。随后,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研制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的操控下,此次神舟十四号造访“天宫”,整个过程平稳有序、快速准确,整体表现堪称完美。这标志着神舟载人飞船在太空中第二次开展径向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再次验证了我国交会对接技术的稳定可靠。

  此次任务也是神舟系列飞船在轨执行的第10次交会对接任务。自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开展交会对接以来,“神舟”与“天宫”不仅十次共舞,而且每一次都有所创新、更加先进——这背后,是三代交会对接研制人员30年的不变坚守和心血凝聚。

  从无到有,何其难也

  1986年出台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明确列出了“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等航天项目,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按下了启动键。经过深入、系统的论证,1992年,中央专委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批准载人航天工程。从此,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踏上了漫漫征途。

  交会对接技术是发展载人航天、推进工程任务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但这在当时的我国仍是一片空白。于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的林来兴研究员、王旭东研究员、孙承启研究员、吴宏鑫院士等率先将目光投向这里,围绕交会对接的概念和控制方法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工作。1999年起,相关研究逐渐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由解永春研究员担任技术负责人。

  2002年,国家交会对接任务规划正式确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在502所成立交会对接工程组,在孙承启研究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载人运输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和可行性论证工作。

  在方案论证期间,除了要大量调研国外技术资料外,502所还派代表去国外交流学习。交流会上,由于中方技术人员对交会对接工程缺乏有效认识,外方专家甚至多次斥责我方问题太“幼稚”。

  面对巨大的现实挑战和国际同行异样的眼光,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咬咬牙,拿出了当年搞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劲头,自力更生、白手起家……

  不畏难怯战,敢啃硬骨头

  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开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两年后,神舟六号又搭载2名航天员往返太空。从此,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后,按照工程规划,第二步任务目标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同时,要求神舟载人飞船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自动交会对接和手动交会对接双重能力。

  2005年,交会对接正式立项。突破这一核心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摆在科研人员面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再难也要干。在十余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502所集合精干力量组建攻关队伍,正式开始了交会对接方案的工程化实施。解永春携胡海霞、石磊、王颖以及之后毕业陆续入职的张昊、陈长青、刘涛、王敏等参与其中……围绕交会对接技术,三代人在完成技术交棒的同时,也耳濡目染地承继着精神力量。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到6年,但问题却多如牛毛:成像敏感器目标标志器的光点个数和布局,对测量精度有何影响?仅凭图像如何判断两个航天器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如何在50公里以内靠地面指令变轨……

  敢啃硬骨头,能坐冷板凳,这支队伍从不畏难怯战。仅交会对接的工作模式与自主切换逻辑一项,他们就花了半年时间一遍遍绘图、一遍遍修改,改好之后找专家提意见,再根据意见一遍遍研究、完善。

  就这样,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刻苦的攻关钻研,他们终于全面掌握了相对动力学运动学特性、推力器羽流特性以及相对制导、导航和控制原理等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航天器的控制技术特点,设计出手自一体的交会对接制导、导航控制方案和易于工程实施的算法。

  “万里穿针”,船站快速相拥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29分,经历近43小时飞行和5次变轨的神舟八号飞船,与等待已久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在遥远的太空上演了一场属于中国的“万里穿针”胜景——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飞行任务中,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但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为了减轻航天员的负担,减少对地面站过多和过高的依赖,提高整个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空间交会对接将朝着“自主+快速”的方向发展。

  从2013年起,502所又开始研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首次成功实施快速交会对接;同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首次成功实施径向交会对接;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再次在太空上演“‘天’‘神’无须苦等,船站快速相拥”的情景……

  “夏日到天宫,凭栏望莫穷。”此次3名航天员乘神舟十四号出征,将在领略浩渺太空的同时,把中国的“天宫”建设得更大更强。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交会对接团队也在努力让这项技术更加成熟、智能、先进,从而有力地支撑后续空间站建造及运营、载人登月和火星采样返回等任务的顺利实施。

  记者 张 蕾 通讯员 张国航 胡海霞 薛英民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文艺演出架起中俄“文化桥”。

  • 中国海军第45批护航编队完成任务返回青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
2024-05-17 10:14
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
2024-05-17 10:10
5月15日,由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成功,试验台发动机具备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的高空模拟试验能力
2024-05-17 10:08
4月29日11时08分,随着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刀盘缓缓转动,南通的崇太长江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这条深潜地底的机械巨龙,将在长江水下掘进11.325千米,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即将终结。
2024-05-17 10:07
立足“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安徽正在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2024-05-17 10:03
在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江西将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2024-05-17 10:01
伴随螺旋桨的轰鸣,一辆“空中的士”——旅航者X2正展翅翱翔。看完飞行表演,步入小鹏汇天展示厅,大家对这辆“会飞的汽车”充满好奇。
2024-05-16 10:29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024-05-16 10:26
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
2024-05-16 09:36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16 09:08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2024-05-16 09:02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拎着一篮“冻眠”荔枝上台“带货”。
2024-05-16 08:59
既然有“小时”,那么是否也有“大时”?东西方的历法计时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历法计时的交流与发展?
2024-05-15 17:04
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限制了更多新天然产物的合成,这些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罗小舟介绍,团队将持续推进菌株的开发改造工作,探索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和天然产物等方面的产业应用。
2024-05-15 10:18
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国残联14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并介绍科技助残工作进展和科技助残创新案例。
2024-05-15 10:16
为促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将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在着力规范竞争方面,《规定》顺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完善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及规制要求。
2024-05-15 10:15
研究团队经过大量研究论证过程,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装备了多项先进智能算法及技术,充分确保了无人机集群的智能化和稳定性。”团队负责人介绍,未来,团队将继续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通信距离、速率、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024-05-15 10:14
近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中心预警了一起因施工作业导致的供水泄漏三级风险事件:在人流量较大的蜀山区金寨路与南二环交口附近,管道长期暗漏,很可能导致路面塌陷。
2024-05-15 10:13
据近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工具创建了一个表现出混沌行为的电子电路的数字孪生模型。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线性方法相比,实现了更高的准确度,且比以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器的计算复杂性显著降低。
2024-05-14 10:3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HEPS工程副总指挥李煜辉表示,HEPS不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造,而是从头开始建造。
2024-05-15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