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外研究团队首次精确揭示北京雨燕迁徙规律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外研究团队首次精确揭示北京雨燕迁徙规律

来源:光明日报2022-07-01 09:24

  北京雨燕,即普通雨燕北京亚种(Apus apus pekinensis),是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已有研究表明,每年4月,北京雨燕从非洲南部抵达北京筑巢繁殖,7月底、8月初,再返回非洲南部越冬。然而,这条往返行程近三万公里的迁徙之路具体经过哪些国家,是否存在停歇点,沿途气候如何,长期以来人们仍知之甚少。近日,一项针对北京雨燕迁徙行为的追踪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运动生态学》上正式发表,首次精确揭示了北京雨燕迁徙生态学规律。

  据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刘阳介绍,该研究项目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瑞典隆德大学、英国“雨燕行动”团队和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观鸟专业委员会的志愿者联合实施。2014年至2018年,研究团队在位于北京颐和园的廓如亭先后为66只北京雨燕佩戴微型光敏定位器。借助这种记录光照强度、以昼夜变化规律进行定位跟踪的低耗回收型设备,科研人员成功获得了其中25只个体的光照强度数据。

  数据显示,北京雨燕的秋季迁徙大多始于7月中旬,它们离开北京,向西北进入蒙古国,进而向西进入我国新疆北部,由准噶尔盆地进入中亚地区,8月中旬越过红海,9月初到达非洲中部,在刚果盆地或邻近区域作40天的短距离移动。随后,北京雨燕缓慢南下,最终于11月初到达越冬地——海拔约1000米的南非高原,全程14733公里,用时111天。在结束了越冬期长达100天的游荡生活后,北京雨燕于次年2月中旬开始向北迅速移动,在刚果盆地东部逗留近1个月。随后,它们转向东北,于4月初离开非洲,日夜兼程,在4月下旬回到北京,全程13572公里,用时64天。在整个往返迁徙过程中,北京雨燕共飞经亚洲和非洲的37个国家。

  人们以往认为,北京雨燕在迁徙途中会直奔目的地,中途不作停留,然而研究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北京雨燕单日移动距离通常超过250公里。若将3天内移动距离低于500公里视为停歇,那么,北京雨燕秋季迁徙中途停歇2到6次,停歇71天,平均速度134公里/天,春季迁徙中途停歇1到2次,停歇36天,平均速度217公里/天。刚果盆地及周边地区、红海西南岸和里海南岸为三个最主要的停歇区域。结合飞行轨迹判断,北京雨燕在春季可能采取了更为直接的迁徙路线和更快的迁飞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雨燕在部分生活史阶段表现出对半干旱区生境的适应,其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年降水量均显著低于分布在欧洲的普通雨燕指名亚种。除了刚果盆地及周边区域,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穿越了多处荒漠。在本研究中,北京雨燕在非繁殖季节,有长约123天的时间处在年降水量低于600毫米的地区,占非繁殖期时长的46.1%。在论文第一作者、广西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赵岩岩看来,降水量可能通过改变食物资源的丰度和分布来影响候鸟迁徙规律和策略,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当我国北方地区进入季节性降水量较大的7月时,北京雨燕却选择陆续离开。

  未来,科研团队将使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破译北京雨燕迁徙奇迹背后的遗传学密码。“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北京雨燕非凡运动能力背后的秘密将被逐渐揭开。”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赵欣如说。(徐谭)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梦想,飞越了大山

  • 大阪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成功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