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裴智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应“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兴办科普企业,加大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技研发、市场推广与科普有机结合。加强科普成果知识产权保护。”
科普工作能否形成一个兴旺发达的产业,不仅取决于政策保障,更取决于科普知识、科普服务本身是否存在客观的、规模庞大的“市场需求”。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科普工作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人们内心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并非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而实际上,有一类科普知识,一旦普遍缺失,就有可能给生产、生活乃至全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而这种全社会都需要的,生产和生活必需的科普知识,或许应该得到更多政策扶持,以期率先形成相对发达的、特定领域内的科普产业。
网络安全科普知识就是科普知识中的这样一种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它并不像一般的科普知识那样,学了更好,不学也不影响日常生活。网络安全知识,不仅是日常生活中防骗、防黑的必要知识,更是政企机构安全生产的必要保障,由于网络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大规模的公共安全事件比比皆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中型政企机构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网络安全意识培训的根本原因。
不过,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的科普知识,要衍生出良性的、蓬勃发展的科普产业,也并非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还需要经历很多曲折的道路。以网络安全科普工作为例,目前,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专门为政企机构提供网络安全科普服务,即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服务的安全企业,很多大型安全公司也都在从事或多或少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服务工作,并已经形成了从摸底测试、教学培训到能力考核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了图书、报告、海报、漫画、视频、互动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的产品体系。但绝大多数专门从事此类科普工作的企业都难以逃避以下三大挑战:
首先,科普服务往往卖不上价。绝大多数政企机构宁愿花重金购买各种软硬件产品,也不愿意在网络安全科普或员工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中投入更多,认为安全科普并不是真正的安全服务。这就使得绝大多数从事网络安全科普服务的企业都长期处于微利维持,甚至越干越亏的煎熬之中。
第二,饥一顿饱一顿已成惯例。每年的9月,有关部门都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2022年的安全周是在9月5日至11日。每年一到安全周,就是所有网络安全科普企业生意最为火爆的时期。但遗憾的是,每年生意这样好的时间只有七天。即便算上前面“预热”和后面的“余热”,生意好的日子也不过只有1个月。一年之中,1个月吃太饱,11月饿肚子,“营养不良”就很难免了。
第三,网络安全科普服务很难成为大众消费品,只有政企客户会买单。虽然说政企机构也不太情愿在网络安全方面花钱买科普,但普通大众就更不愿意为此消费了。虽然说,网络安全科普知识是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但这并不代表绝大多数的普通公众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愿意为此进行消费。特别的,网络安全知识的作用是“预防”和“免疫”,而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推动,没有“得过病”的人通常是不会主动去接种“疫苗”的。而一旦“得了病”,往往又追悔莫及。
综上所述,在科普产业的政策扶持方面,我们有必要区分哪些是锦上添花的、哪些是必要紧急的、哪些是可以自然开花结果的、哪些是政策必须强力扶持的。“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科普工作亟须更加深入地产业化,也亟待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使之能够与国家数字经济转型的高速发展相匹配。
(作者系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