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开加速器的女孩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3-01-20 09:57

  “操作人:耿会平、魏彦茹。8:00接班,8:20注入。”

  1月18日上午8点,北京石景山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玉泉路园区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控室里,值班交接工作正在进行中。耿会平从郭媛媛手里接过对撞机的运行状态表,填写表格。

  郭媛媛是前一晚的值班人员,耿会平和魏彦茹是当天白天的值班人员。她们都是女科学家,同属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运行团队。

  最近,《三体》电视剧热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也跟着火了一把。电视剧第一集里良湘加速器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的。杨冬手上的数据图,就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正负电子束流强度的曲线图。但耿会平、郭媛媛、魏彦茹都没有时间看剧,她们只知道剧组确实曾经来这儿拍摄过。

  耿会平是“80后”,也是3个女孩里年龄最大的,守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3年。谈到这份工作到底有什么乐趣,她有些兴奋:“有个大装置给你玩不是挺好吗?!把这些参数往里一放,微观世界里的粒子就会严格按照你的指示运转,这可是玩别的东西实现不了的。”

  郭媛媛工作了7年,和这里的很多女孩一样,她日常从不化妆。“面对机器时,不用想太多。”

  魏彦茹是“90后”,工作了5年,有个刚满3岁的女儿。她已经连续好几年在春节期间值班。今年大年初一和初三,她会继续守在这里。“反正孩子小,我们哪儿都去不了。”魏彦茹乐呵呵地说。

  “八点二十,准备注入!”耿会平按下电脑屏幕上的按钮,触发了可以产生正负电子的电子枪。显示屏上,代表正负电子流强的线条触底反弹,直线上升。

  三人不约而同抬起头,紧盯着束流流强。流强从300毫安近乎垂直地升到900多毫安,越来越多的正负电子被注入储存环,并在储存环中以每秒125万转的速度“狂奔”。

  接下来,她们需要关注的是束流对撞的“亮度”。亮度是科研人员用来描述对撞效率的词。正电子束和负电子束对撞得越充分,亮度就越高。对于使用对撞数据做物理研究的人来说,对撞亮度越高,产生和发现新物理现象的概率就越大。

  中控室里有一块不起眼的大白板,上面记录了从2016年至今对撞机对撞的峰值亮度,每一笔都像是科研人员的勋章。魏彦茹的切身感受是,虎年是她工作这5年里加速器运行最顺利的一年,不仅达到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重大改造的设计亮度,还实现了高亮度的稳定运行。

  要提升亮度,就需要加速器运行人员对束流位置、角度等进行精细调控。运行人员只能在一次次尝试中慢慢寻找窍门,他们常常一调就是一两个小时。

  “我们的组员有三分之一都是女孩。她们心细、有耐心,调亮度的时候总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运行组组长邢军说。

  运行人员会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窍门写进加速器的运行模式中。日积月累,加速器就可以在精益求精中越来越“亮”。目前,加速器正在采用的运行模式就是1月13日郭媛媛坐在控制室调控了一个多小时后实现的。

  “来年,希望加速器的高亮度状态能继续稳定运行。”郭媛媛和魏彦茹说。

  耿会平则更期待2024年的对撞机升级:“2024年暑期,我们会开启升级项目,要进行一些拆装操作,升级一些设备。到时候又可以‘玩把大的’了。”她坐在电脑屏幕前,眼里闪着光,眼镜片上映着正负电子束那些花花绿绿、密密麻麻的数据。(倪思洁)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