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驴友靠北斗卫星消息成功自救 国产“黑科技”关键时能救命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驴友靠北斗卫星消息成功自救 国产“黑科技”关键时能救命

来源:光明网2023-02-24 15:27

  户外运动时如果遇到危险,手机又没有信号,如何自救?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户外摄影师许某和两位驴友,深入内蒙古赤峰境内的贡格尔草原,徒步拍摄野生动物。拍摄途中,意外遭遇暴风雪天气,雪原能见度较低,致其中一位队友李某走失,未能按约定的时间抵达集合地点。

  据了解,李某当时所处位置较为偏僻,属于没有地面网络信号的区域。后来,依靠华为手机自带的北斗卫星消息功能,发送坐标信息给其队友,成功联系到队友并获救。

驴友靠北斗卫星消息成功自救 国产“黑科技”关键时能救命

  “驴友自救事件”背后的科技力量

  发生在贡格尔草原的“驴友自救事件”是普通用户依靠卫星通信技术成功自救的典型案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场自救背后,离不开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支持。

  相比于其他卫星系统,我们的北斗卫星有一个独家法宝,就是“短报文”功能,短报文通信是北斗系统区别于其他全球卫星系统独有的特色服务之一。它支持终端设备与卫星的双向通信,类似我们日常发短信的功能,而且不需要借助专业的信号接收装置。

  北斗的这项“独门绝技”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通信基站损坏严重的情况下,北斗的“短报文”成了震区和外界通讯的重要力量。

  在华为等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北斗正全面走向大众应用,服务百姓生活,实现了卫星通讯的平民化。当前,华为Mate50系列已经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硬件能力,是业界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向上捅破天”的新技术背后,是由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的华为卫星消息研发团队完成的。

驴友靠北斗卫星消息成功自救 国产“黑科技”关键时能救命

  在这项技术的加持下,即便是你身处荒漠无人区,或是面对出海遇险、地震救援等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环境,都可通过畅连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向外发出,与外界保持联系,并支持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由此,发生在贡格尔草原的“驴友自救”案例也就不足为奇了。

驴友靠北斗卫星消息成功自救 国产“黑科技”关键时能救命

  盘点华为“有用且可靠”的黑科技

  除了卫星通信这一应急功能外,华为Mate50还搭载另一项应急功能——低电量应急模式,让手机即使只有1%的电也能打电话。华为Mate50系列采用66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当手机电量低于1%时,依旧能满足低功耗应用的应急使用,支持待机3小时,或通话12分钟,或亮码10次,或扫码4次,并且不会损伤电池寿命,解决用户燃眉之急。

  此外,华为还搭载了无惧磕碰的昆仑玻璃,整机更坚韧耐摔。据了解,昆仑玻璃从坚硬耐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找到灵感,经过24小时晶体生长、108道工序、1600度熔炼工艺打造,一片手机面板玻璃中含有数以亿亿个高强度纳米晶体,抗冲击阻开裂,让搭载昆仑玻璃的整机耐摔能力提升至10倍。

  华为Mate50系列还搭载了鸿蒙操作系统3.0,实现信息跨设备、跨应用的高效流转等能力,在便捷高效的体验之上,引入隐私中心、安全中心、应用管控中心,构建起简单、透明、无死角的隐私安全保障,让数据可见、可信、可控,捍卫每一位消费者的隐私安全……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的集中亮相,展现出华为卓越的创新活力和生长韧性,构建起全球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超强认知,成为全球智能手机设计的风向标。

驴友靠北斗卫星消息成功自救 国产“黑科技”关键时能救命

  当前,我们正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华为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基于消费者使用产品的痛点和需求不断探索和研发创新,将“黑科技”普惠化带给消费者。这也启示我们,科技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科技只有关照到“人”的需求,才会更有温度、更有生命力。(许言)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