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了一粒好种子——我国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线观察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为了一粒好种子——我国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线观察

来源:新华网2023-03-16 09:05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题:为了一粒好种子——我国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科研人员培育一粒好种子,必须有好的育种材料,也就是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生物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其形态包括种子、植株、茎尖、休眠芽、花粉甚至是DNA等。

  近年来,我国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获了哪些“神奇种子”?怎样推动保存利用,为美好生活增添色彩?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寻找:哪里偏远就去哪里

  春日的湖南长沙,阳光和煦,茶园如碧。在国家中小叶茶树种质资源圃,保靖黄金茶、安化云台山种、江华苦茶、福鼎大白茶等茶树品种多样,新品种对照等实验正在进行。

  在一株形态小巧,叶片只有葵花籽大小的茶树前,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振介绍了普查中发现的珍稀资源“小翠舌”。“在一个废弃的桔园,我在果树旁边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稀罕物。这为研究调控茶树叶片大小的基因提供了宝贵材料。”

  珍稀优异资源往往在偏僻山区,在农户和外界交流少的地方。早出晚归、哪里偏远就去哪里,这是普查人共同的经历。刘振说:“沿途也要打起精神,看到少见的作物,就要赶紧停车。”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现代种业创新的重要基础。我国计划用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现对全国2323个农业县(市、区、旗)的全覆盖。目前面上普查全部完成,679个县(市、区、旗)重点调查进入收尾阶段。珍珠玉米、野生大果猕猴桃、维西糯山药等一批优异资源引起关注。

  把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寒旱等特点的“神奇种子”找回来,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重点地区全覆盖?如何避免新收集的资源有重复……在农业农村部近日组织的一次验收会议上,专家们问得详细。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表示,到今年年底,大规模的种质资源收集将告一段落,工作重心将逐步转向全面鉴定。我国正在围绕农业产业重大需求,组织开展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以及其他重要性状的精准鉴定。相关地区和部门正逐步开展普查数据核对归档、资源编目入库等工作。

  传承:一棒一棒接力奋斗

  棉麻床单、编织手包、亚麻籽油、可降解的水稻机插育秧膜、用于饲料的苎麻品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里,展品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国家麻类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收集保存着1.6万份珍贵资源。

  在这个全球保存资源数量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基础研究深入的麻类作物种质资源研发中心,据所长杨永坤介绍,既有“几十年磨一剑”的资深专家,也吸引了海归青年科研人才,从事资源收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创新利用和遗传育种研究。

  一代代科研人员围绕保障人们美好生活、保护耕地质量、发展种养加工全产业链等需求,潜心钻研,使历史悠久的特色资源焕发生机。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着多种特色种质资源。54岁的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资源室主任段永红带记者参观了这座资源库。段永红被同事们称为“资源二代”,几十年前资源库最初建成时,她的父亲就在这里辛勤工作。

  资源保护利用的接力棒,在一代代人手中传递,为广袤的田野撒播希望。

  “在这次种质资源普查中,很多年轻同事参与进来,我们通过‘老带新’,老专家耐心讲、带着做,在田野山林间把这项国计民生的根本工作,做到了大家心里。”湖北省农科院原院长焦春海说。

  创新:科技赋能美好未来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恢弘大气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已经建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承担长期战略保存任务,新库不久将正式投入使用。

  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库、零下196摄氏度的超低温库、DNA库、试管苗库等一应俱全。柔性传送带、机械臂、蜘蛛手机器人、堆垛机等共同作用,实现低温种子库的自动化存取。

  “不用像以前我们得穿棉大衣在零下18摄氏度的库里工作了,而且现在效率更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辛霞说。

  信息技术加快赋能。近日在这里启动的“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将通过加快种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数字种业工具开发等工作,推动破解从资源到育种的卡点痛点,引领种业科技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

  在位于湖南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的专业化平台华智生物为载体,联合产学研优势单位,正在加快建设种质资源数据库、分子育种关键技术、生物智能大数据、种业检验检测与中试测试等公共创新平台,以及品种创制与成果转化中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不断入驻,加快从资源到品种的全链条创新发展。

  一粒粒种子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不断萌发、生长。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闭幕演出在济南举行

  • 吉林镇赉:候鸟北归进行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不确定的战略环境,决策者和智库都要提高战略思维、战略预见、战略把握、战略运作能力,在驾驭全局的基础上统筹谋划“战略目标—战略能力—战略行动”。
2023-03-30 09:23
“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观测迄今最亮伽马暴示意图 中科院高能所供图  基于极目空间望远镜的精确观测数据,科学家们发现GRB 221009A将伽马暴亮度纪录提升了50倍。
2023-03-30 09:08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这辈子,我只想做一件事:为制造中国自己的量子计算机而不懈奋斗。 2003年,我和其他5位科技工作者一起,在中科大一间闲置教室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
2023-03-30 09:04
积极引导各方面一起来关心青年科技工作、奖励青年科学家,对于夯实中国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力量、培养未来科学家,意义重大。
2023-03-30 09:03
拉尼娜现象确实会导致全球气温降低,但具体到某个地区,其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3-03-30 09:19
研究人员还调整了这一系统,用于针对活体小鼠的细胞,表明该系统可用于在活体生物中引入蛋白质。张锋解释称,治疗分子的递送是当前医学的主要瓶颈,团队需要大量的选择性研究,才能将这些强大的新疗法送入体内正确的细胞。
2023-03-30 09:18
就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言,白春礼认为,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大量投入,也需要科学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3-03-30 09:15
为这些伪科普买单的受众,常常是诚心求医问药、但科学素养不足的中老年群体。我们不仅期待职能部门重拳出击,也希望全社会共同亮剑,让真知识脱颖而出,让伪科普无处容身,还网络生态“清朗”蓝天。
2023-03-30 09:14
传统立式车铣机床多为三轴,指代表刀架水平移动的X轴、滑枕上下移动的Z轴、工作台上回转的C轴,共三个进给伺服轴。2023年以来,武重集团陆续接到批量机床订单,用户来自风电、机械工程箱体加工及齿轮加工等领域。
2023-03-30 09:13
走近一看,“小房子”好像挺简单——灰顶是覆盖的太阳能板,蓝色外壳下的两条履带,恰好跨在两道茶垄上。
2023-03-29 09:18
安市白甸镇瓦甸小学学生在科技社团活动中体验操控机器人。
2023-03-29 10:59
重点加强教师配备、实验室建设、实验员配备、课时总量和结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等科学教育条件和活动的监测。
2023-03-29 10:59
利用纳米技术控制日常环境温度的多功能“相变油墨”是一种概念验证,可以层压、喷涂或添加到油漆和建筑材料中。
2023-03-29 09:24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只有邮票大小的可穿戴超声贴片设备,可以24小时对心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即便剧烈运动时也不妨碍其正常工作。
2023-03-29 09:40
总的来说,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2023-03-29 09:38
当微塑料在海鸟的肠道中大量存在时,干燥棒杆菌这样的有害细菌似乎会茁壮成长。对人类来说,干燥棒杆菌可致人罹患心脏炎症、脑脓肿和感染。
2023-03-29 09:25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