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视老年人科普工作,让爸妈远离“苦情直播”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重视老年人科普工作,让爸妈远离“苦情直播”

来源:光明网2023-03-16 15:23

  王大鹏

  今年的315晚会有好几个话题上了热搜,苦情直播诱骗老年人一事尤其刺眼,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家中也可能都有老人,而恰恰是这些老人成为了骗子们眼中的“榜一大哥”。

  有时候,乐观偏差会让我们觉得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身边,但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第11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至69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3.52%,远低于10.56%的全国平均水平。而对于什么状况才算是具备科学素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给出的界定是,“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科普的角度来说,#直播间 骗老人#的事件之所以会频繁发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为老年人的科学素质有待提升,或者说我们需要大力加强针对老年人的科普工作。

  2022年,我们曾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开展了面向老年人的科普需求调查,并回收了有效问卷3237份。从调查结果看,老年人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发生重要改变,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他们的首选渠道,同时他们的科普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实用性等特点,其中健康养生方面的需求占比最大。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面向老年人的科普资源供给不足且失衡,认为“组织的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大多面向对象为青少年,针对中老年群体的比较少”和“所在社区很少组织针对中老年群体的科普活动”的受访者不在少数;与此同时,科普内容的权威性也有待于加强,35.8%的受访者认为网络信息缺乏原创性,66.84%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或者公众号经常出现不同的观点,不敢轻易相信某一种说法,还有46.2%的受访者认为某些专家存在“各执一词”,甚至是“双手互博”,导致老年人难以借助专家意见指导日常生活决策。

  这也就导致了某些可以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主播”成为了他们信赖的渠道。再加上面向老年人的科普内容和形式均存在单一化的状况,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但是面向特定群体,尤其是老年人的科普仍然以图文为主,缺乏互动性,这与老年人“你可以感动我,但是不能教育我”的心态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因而也就导致某些所谓的“主播”在“吃着火锅唱着歌,喝着咖啡聊着天”的同时就把老年人的钱弄到自己账户里了。

  当然,打击和杜绝#直播 骗老人#行为出现,需要平台方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不能为了流量和收益而忽视监管责任,同时我们也需要做好面向老年人的科普工作,因为老年人也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确定的重点人群之一。

  关于如何做好老年人科普这个话题,我们有必要从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出发,供给高水平、互动性强的科普内容,并通过有效渠道导入社区,为社区科普提供精准资源,赋能社区科普,提升老年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针对老年人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科学素养、数字素养以及信息获取、识别、整合与运用的能力,有效满足老年人科普需求;与此同时,探索组建医学、健康等领域的一流科普专家团队,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普专家,打造老年人信赖的科普资源汇聚供应平台,依托现有的健康教育系统,丰富科普内容供给的形式,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定期邀请医疗健康、前沿科技、科学辟谣等领域专家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等常态化的科普活动,将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科普资源下沉,打通科普需求与科普供给的链条。

  尤其必要的是,在社交媒体上时代这个大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在网络平台上开辟面向老年人的科普专栏,普及必要的科学知识;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电视节目、报刊专栏等注入权威的科普资源;结合老年人使用习惯,在老年人喜好的移动平台,开发符合老年人视听特征的书籍材料和音频、视频,甚至直播节目,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学习资源,全方位提高他们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