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文读懂“挖掘机指数”及其背后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一文读懂“挖掘机指数”及其背后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来源:光明网2023-03-24 14:00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答案不是山东某技校,而是中国。经过十几年锤炼,中国挖掘机制造实现了“逆天改命”。

  时间倒退回2008年,中国房产迎来黄金时代,挖掘机需求随之旺盛。但相关技术被国外“卡脖子”,挖掘机严重依赖外部进口。2010年,进口挖掘机数量达到了41766台,是当年出口量的8.08倍。以卡特彼勒、小松等欧美日主机厂商为代表的国际制造商,市场占有率将近70%。

  2022年,国产挖掘机的市场份额超80%。其中,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市占率从2009年的7%升至2022年的32%。

一文读懂“挖掘机指数”及其背后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三一重工工厂内停满了挖掘机

  时至今日,我国生产的挖掘机不仅能自给自足,海外出口也势如破竹。

  2018年以来,挖掘机出口销量一直保持明显增长的态势。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挖掘机市场出口销量稳增,全年挖掘机销量总计26.13万台,其中出口销量10.95万台,同比增长59.8%。

  挖掘机制造水平突飞猛进,在公众视野同样受到万众宠爱。以前,但凡工地上出现一辆挖掘机,周围总是围满了人。如今,凑热闹的人依然在,只不过从工地转移到了手机。

  有个叫@挖机教学老罗的账号,在短视频里教一百多万粉丝怎么开挖掘机。从插上钥匙、启动,到熟练移动大臂、小臂,操作挖斗,新手小白可以快速学会怎么铲土和放土。如果遇到土壤塌方或者履带断裂,还有高阶教学。

  挖掘机如此神秘又迷人,不禁让人好奇这十几年挖掘机行业经历了什么?挖掘机本身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份《挖掘机指数:大国经济的微观演绎》报告,带你一探究竟。

  认识“挖掘机指数”:国民经济晴雨表

  挖掘机除了推土铲地,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透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给每一台外出作业的挖掘机安装上机载控制器、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挖掘机每挥动一铲、行动一步,都会形成一条数据。

  有了这些数据,中国哪些地域在动工、工期总体处于什么阶段,一看便知。这就是挖掘机指数的由来。

一文读懂“挖掘机指数”及其背后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挖掘机指数有什么用?举个简单的例子。

  盖一栋楼,要先挖坑打地基、再打柱梁,一层层往上盖。对应到主要三大设备,出场顺序大致是:挖掘机—搅拌车—塔机。

  挖掘机是挖地主力,作为“开工动土第一锹”,要最早到位;地基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大量水泥,搅拌车紧跟其后;楼再高一点儿,塔机就派上了用场,进行高空作业。

一文读懂“挖掘机指数”及其背后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按此分类,当一项工程还在大量使用挖掘机的阶段,说明工程仍处于“开工破土”的第一阶段。而当各种塔机开始高空作业时,项目大概率已经处于中后期。

  挖掘机指数显示,自2021年1月起,汽车起重机月开工率长期领先其他设备,成为近两年来名副其实的开工率“明星”设备。2022年,挖掘机、正面吊、压路机、摊铺机等设备工作总时长均实现同比正增长。20个省份的挖掘机单月开工总时长,超8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从数据到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大有可为 

  目前,挖掘机指数已经成为“国民级”的指数品牌,这是一家名叫树根互联的公司所做的一种尝试。

  这家公司在三一卖出去的各种工程机械上安装了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到今天,“挖掘机指数”是由70多万台设备的数据汇总而成。

  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一种数字化表达。

  除了监测行业动态,数据还可以预警。如果系统发现一辆大型设备运行数据异常,可以线上进行“云诊断”,及早安排检修人员检查,避免因为一个小部件的故障引发整个机器的停工。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根云平台作为树根互联专注打造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专门为设备连接、数据建模和分析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根云平台支持工业协议超过1100种(占市面主流协议95%),已连接超120万台的高价值工业设备,链接工业总资产超万亿元,已服务装备制造、钢铁冶金、汽车整车及零配件、交通运输等数十个工业细分行业。

一文读懂“挖掘机指数”及其背后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图源:树根互联

  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驶入深水区。2018年以来,这已是工业互联网连续第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这也再度明确了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紧密联系,为各方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指引。作为国内起步最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根云平台持续发挥自身在工业提质增效、产业数智转型领域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入,以树根互联根云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真正成为大国制造的“大数据基座”,助力更多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链升级。(柯岩)

[ 责编:姜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