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ChatGPT“狂飙”引担忧 AI发展需“备刹车”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ChatGPT“狂飙”引担忧 AI发展需“备刹车”

来源:光明网2023-03-30 17:51

  王大鹏

  经常跑高速的朋友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急弯或者长下坡的路段,路旁一般会有“请试刹车”的警示语,甚至有些路段还有备用车道,目的就是降低驾驶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说白了就是在加油的同时不要忘记备刹车。

  最近,ChatGPT相关的讨论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向其提出各种问题,似乎它都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利用这个程序替自己完成部分工作,比如撰写论文。

  在前不久组织的一次科普座谈会上,有专家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会给科普创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因为随着大规模语言模型的日趋成熟,普通读者可能难以区分哪些作品是由人工智能生产出来的。当然,在科普作品的情感方面,也许人工智能还不能比肩人类这个物种,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仍然不能忽视。实际上,随着人工智能产品不断融入甚至是侵入生活的各个角落,有关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哪些挑战的讨论也日渐多了起来,当然也有人会担心它会让很多人失业。

  日前,包括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吉奥、计算机科学家斯图尔特·罗素以及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内的千余名专家人士在宇宙学家泰格马克等人创办的未来生命研究所网站上发表了一封呼吁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的公开信。他们认为最近几个月来人工智能领域已陷入一场几近失控的竞赛,我们到了给巨型AI研究按下暂停键的时候了。

  在《2001太空漫游》中,作者写过这样一句话:“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就如魔法一般,你提出一个问题,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当然其中也有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内容,但是对于不明就里的普通公众而言,它确实就像变戏法,这也暗合了卡尔·萨根的那句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依赖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中,然而几乎没有人了解这些科学和技术”。

  确实,人工智能便捷了我们的生活,比如在交通行业,人工智能助力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开始上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汽车可以处理大量复杂道路、行人和其他车辆的信息,并据此得出行驶路线的智能决策;在金融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生成金融分析模型,并且可以对历史信息进行整合,以便在征信和风控领域进行辅助;在医疗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的挖掘,协助医生完成诊断,还可以通过对医疗影像数据的分析计算初步得出病理分析……

  但是,在我们享受人工智能这种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比如前不久刚刚发生的AI一键脱衣功能给当事人带来的伤害,这样的例子可能还有不少。

  从科技向善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关注和研究新技术应该保持在一个什么样合理的范围内,才更符合全体人类的发展利益,这其实是一种立场和价值导向的问题,当然这应该是全人类共同持有的一种警觉,但是从研发者的视角来说,至少应该把“科技向善”作为一个终极目标,在最大的范围内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引导人工智能产品释放最大的人性之善,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产品需要以为人服务为宗旨,不能脱离开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个基本目标。

  实际上,从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开始,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就一直得到了特别的关注,但是就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随着对人工智能投入和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也许人工智能产品通过图灵测试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从伦理道德、法律规章等较多做好相应的机制建设,让人工智能产品在造福人类福祉的道路上正常行驶,甚至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刹车”,毕竟在低头拉车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抬头看路,想想为什么出发。

  这也让人想起了1975年在加利福尼亚阿西罗马会议中心举办的最著名的阿西罗马会议,其正式的名称是重组DNA分子国际会议。会上有超过100位顶尖科学家——其中大部分都是生物学家,和众多律师以及物理学家(以及报刊的成员)齐聚一堂共同提出对重组DNA技术(也被称为基因修饰)进行自我约束的指南。可以认为,该会议起源于科学家自己对研究的关切,会议研究并公布了一系列原则,旨在处理与重组DNA技术相关的潜在危害。同时,该会议是科学家们的一种自我规制,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公众的信心,即在科学家采用的预防性措施方面,科学还是有用的。

  想到日前发布的呼吁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的公开信,我们并不知道它是否会起到作用,但是至少我们需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同时也应该考虑在加油的时候别忘了备刹车。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韩国

  • 习近平抵达韩国受到热烈欢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记者10月29日从水利部获悉,由水利部制定的国家标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1部分: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含)河流》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
2025-10-30 10:06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建成66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0余处省级示范煤矿,拥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1.6万余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25-10-30 10:04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10-30 10:0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
2025-10-29 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的工业化生产。
2025-10-29 09:36
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2025-10-29 09:35
当掌勺者从有体温的师傅变成由代码驱动的机器,以人和环境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也面临着新情况。
2025-10-29 09:35
今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稳定产出的新阶段。
2025-10-29 09:33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临睡时刻,总觉得口干舌燥,害怕会频繁起夜,但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每当此时,一些人不免会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2025-10-29 09:32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
2025-10-29 09:31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