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助力全民健身 华为运动健康推动科学运动大众化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AI助力全民健身 华为运动健康推动科学运动大众化

来源:光明网2023-05-09 13:57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5G、传感器等信息化技术和设备与体育产业加速融合,运动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体育产品逐步普及应用,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快速智能化升级,运动健身APP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技术正不断改变传统的体育运动模式,智能体育应运而生。

AI助力全民健身 华为运动健康推动科学运动大众化

  2023年5月8日,华为运动健康举办的“媒体家庭运动会”在东莞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松山湖)落幕,来自深圳、广州、东莞的数十位花粉家庭和媒体,在现场体验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自测平台”中跳绳、立定跳远等多个运动项目,通过AI能力帮助他们更科学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体会健康运动方式。

  现场还有奥运会跳水冠军罗玉通,全程佩戴华为智能穿戴产品,亲自指导活动嘉宾动作,帮助更加科学规范的健康运动。

AI助力全民健身 华为运动健康推动科学运动大众化

AI技术与算法优化运动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

  据悉,今年4月,华为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打造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线上自测平台”正式上线华为运动健康APP,这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首次实现测验线数字化。华为运动健康APP也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唯一授权颁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证书的平台。

  华为在运动健康领域深耕多年,在产品、技术、生态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华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运动健康产品,已连续四年以上实现中国出货量第一、品牌知名度第一的佳绩。过去几年,包括硬件、服务以及软件APP等在内,华为已累计出货了超过1亿台的穿戴设备。通过全球超过4亿用户在腕上的测量行为,再通过APP记录下用户的步数和各种数据,华为已逐步积累起大量用户的相关数据。

AI助力全民健身 华为运动健康推动科学运动大众化

  在AI技术与算法方面,华为运动健康团队长期深耕人体运动感知技术,通过AI视觉实现人体动作、姿态、体型的精准检测,并构建了专业的运动训练体系。达标测验中,华为运动健康APP可利用计算机视觉准确识别跳绳、立位体前屈等身体动作,综合评估出总得分,作为人们日常锻炼的科学参考;同时华为还研发出TruSeen™体征监测、TruFit™体成分检测、TruSleep™睡眠监测、TruRelax™压力管家等多项核心技术算法,结合TruSport™运动科学训练体系,能够为用户带来更科学、更专业的运动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

  在硬件方面,华为拥有手表、手环、手机、平板、智能大屏、笔记本电脑等全系产品,利用华为手机的摄像头、传感器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的精准检测,以及华为自研的高精度人体姿态识别等智能算法,可以对运动健身行为进行准确全面的动作识别,为用户自主开展线上运动达标测验提供了支持和保证。

大数据支持助力运动健康的生态布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体育健身产品向着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们的运动方式,提升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华为Al能力的快速发展,有机会吸收专业运动员的训练经验,帮助大众用户更科学地进行日常体育锻炼。

  针对青少年人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且到2030年,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华为运动健康APP也有机会成为青少年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

AI助力全民健身 华为运动健康推动科学运动大众化

  国家体育总局选择与华为合作,推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线上自测平台”,看重的是华为穿戴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占有率。一直以来,华为的运动健康生态布局行业遥远领先,用户群体最为庞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线上自测平台”上线后就能快速被广大用户体验和使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同时,华为运动健康的生态布局,以及海量用户形成的大数据支持,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运动健身指导。

  华为运动健康同时具有领先行业的生态优势。截至2023年3月底,华为运动健康全球累计服务用户超4.2亿,活跃用户数超过9700万。依托华为丰富的智能终端设备和庞大用户群体,自测平台在华为运动健康APP上线后将快速触达到全年龄段人群,为广大用户带来更科学、更便捷的体育锻炼效果自测服务。(许言)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