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时评】
作者:章清
“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一排排绿油油的菜苗生机勃勃。孩子们拿着水桶、铲子、耙子、毛笔,为西红柿、黄瓜等浇水、松土、除草、授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的事。十年前,也是在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少年宫看望孩子们。习近平总书记蹲下身子同移栽人参果苗的两个孩子交谈,对孩子们说:“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
很多知识与道理来自劳动,来自生活。“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的不仅仅是农时农事,也是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是有劳才有得的道理;“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揭示的不仅是人要跟着自然的鼓点顺应天时,也道出了中国人顺应生命的生存智慧。
爱劳动、亲自然的理念需要从小植入心间。植入的方式,有很多种,老师在课堂上讲是一种方式,但更好的方式是亲身的实践。在育英学校的学生农场,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说,认识大自然,首先要从认识身边的植物开始。同学们栽培的各种植物,虽然书本上都有介绍,但大家亲手种、亲自培育、跟踪观察,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通过生动活泼的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孩子们长大后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了解劳动、尊重劳动、学会劳动,是这一代青少年的必修课。现在一些城里的孩子接触农村、接触大自然少,不光“四体不勤”,而且“五谷不分”,对吃的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都不知道,更体会不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形态和方式会发生变化,劳动内容会不断丰富,但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重要手段,这一价值永恒不变。
今天,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元素的科技革命,把人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态。我们讨论脑机接口,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讨论令人摩拳擦掌却略感不安的未来世界。但越是仰望星空的时候,更需脚踏实地。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
勤耕,土地将馈以丰饶;笃行,成功必跬步千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美好图景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我们更要提倡脚踏实地,勤耕笃行的劳动精神,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8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