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线调研·科技小院】蜜柚“减肥”,柚农增收!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一线调研·科技小院】蜜柚“减肥”,柚农增收!

来源:光明网2023-07-03 13:24

  【一线调研·科技小院】

  “让我从16斤肥料减到用8斤,我吓了一跳!柚子哪能吃得饱?我不放心!”得知科技小院推广的“减肥”方式,柚农林新民的第一反应就是质疑。

  “我种了一辈子蜜柚了!”“你懂什么叫种蜜柚吗?”……这些质疑的声音,是平和蜜柚科技小院师生们已经近乎耳熟的内容。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是琯溪蜜柚的原产地,是我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柚子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平和县柚农普遍认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2019年6月,中国农技协福建省科协平和蜜柚科技小院成立,是中国农技协审批的福建省第一批、漳州市第一家科技小院。经过科技小院调查研究发现,平和县与国际柑橘产区的产量相当,但施肥量是国际的6倍,说明肥料利用效率非常低,这也造成全县土壤出现酸化等问题。

【一线调研·科技小院】蜜柚“减肥”,柚农增收!

  平和蜜柚科技小院蜜柚基地

  吴良泉回忆,2016年,“游击队式”的科研团队在五星村陆续开展了蜜柚调查和实验示范。2019年6月,平和蜜柚科技小院成立,从此蜜柚研究有了根据地。“小院驻扎下来之后,我们开始有组织的工作,得到各级部门的支持,同时村里的老百姓也能够直接地找到我们,蜜柚产业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

  谈及“科技小院2.0版本”,中国农技协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指出,取得助农实效是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的发展方向,“通过科学技术帮助农民提高单产、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一线调研·科技小院】蜜柚“减肥”,柚农增收!

  中国农技协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参观平和蜜柚科技小院

  在降低成本这条路径上,科技小院通过给蜜柚“减肥”,打出了一张助农实效“金招牌”。

  面对蜜柚肥料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小院师生变身“植物营养师”,发现平和县蜜柚施肥过程中氮、磷、钾肥过量,而钙、镁等中微量元素缺失。

  “不仅如此,柚农施肥的位置也搞错了!”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吴良泉说。小院师生“深挖”研究,通过查看柚树的根系分布发现,用于吸收养分的须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柚树主干20至80厘米处,而当地柚农惯性施在两树中间或树冠之外的地方。

  蜜柚“减肥”计划,成为小院推广的首要任务。

  “减肥造成蜜柚减产损失的,算我的!”吴良泉向柚农承诺。看在科技小院师生“兜底”的“面子”上,半信半疑的柚农林新民决定用一小块地试试。

  成熟时柚子的品质口感令林新民大吃一惊,“收购商一直夸柚子的品质好。那一年,我的柚子比周边农户的价格每斤高一两毛!”

【一线调研·科技小院】蜜柚“减肥”,柚农增收!

  柚农林新民

  通过调整肥料施用量、精准定位施肥位置等方式,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科技小院为蜜柚定制了一套“减肥增效法”。

  自此,林新民跟着科技小院,将施肥量从每株柚树16斤化肥用量逐步减到8斤、4斤、2斤。“以前用16斤肥料,一年要花费45000多块,现在每年可以省下29000块。现在我们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基地的柚子叶长得又绿又大。”他开心地说。

  “科技小院,每年都给我们‘送一大笔钱’,科技小院,你们早该来了!”慢慢地,林新民成为小院的“代言人”,他跟随科技小院师生前往各个乡镇举行科普活动,担心年纪大的农户听不懂,主动用闽南语“现身说法”。

  五星村柚农赖国永也是小院技术的受益农户之一,他主动协助小院学生进行农事操作、采样工作。“我经常夸科技小院的学生,他们为我们送来了科研成果,他们太辛苦了!”

【一线调研·科技小院】蜜柚“减肥”,柚农增收!

  柚农赖国永

  小院学生亲切地称赖国永为赖叔叔,遇到驻院期间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一个找赖叔叔。同样,赖国永也将小院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个技术要继续探索下去,我们要把这个技术传给下一代!”赖国永说。

  平和蜜柚科技小院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硕、博研究生45名,在小院的常驻指导专家杨文浩看来,小院学生从初到的青涩、腼腆,到如今可以独当一面、处理复杂问题。

  “对小院学生的锻炼,不单单是知识技能或某个单一方面,而是从多方面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他们可以成长得更快。改变最大的是精神面貌,村民们都夸赞学生们,‘不一样’了!”杨文浩说。

  谈及和平蜜柚小院的“小目标”,杨文浩说,科技小院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综合体,既要培养具有知农爱农情怀和强农兴农本领的学生,还要继续用科技解决平和蜜柚产业问题,带动东南地区农业的绿色发展。

【一线调研·科技小院】蜜柚“减肥”,柚农增收!

  平和蜜柚科技小院一景

  据了解,“科技小院”模式由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中国科协三部门联合推广,把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到田间一线、惠及广大农民,也让小院的师生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中。

  中国科协农技中心副主任、中国农技协秘书长王诚认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真正在乡村人才培养方面见到了实效。

  “论文”这一概念,在中国农技协研究员刘雅丹看来,有两层含义。第一篇论文是交给学校的毕业论文,第二篇论文是交给产业的“毕业论文”,写好这篇为“三农”所急需的特色论文尤为不易。

  中国农技协副理事长、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理事长张建华表示,下一步,除了持续扩大科技小院的数量以外,更重要的是助力小院的高质量发展,以产业为主要抓手,真正让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作用并做出实效。(光明网记者 武玥彤)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