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看AI赋能“进度表”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看AI赋能“进度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7-07 05:00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被视为全球AI行业风向标。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首发首展新品达30余款,来自全球的超400家AI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拿出人形机器人、大模型等“新赛道”上的“硬核产品”,展现AI技术如何加速深耕实体经济、赋能美好生活。

  ——“大模型”热力集体释放。

  30多个大模型在大会上集体亮相,有的瞄准通用、有的深耕行业,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

  在现场,观众可以近距离体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机构首发推出的大模型“天际”,会场所在地附近15平方公里的实景模型,正在屏幕上推送。这一实景三维大模型,能对100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实景进行高精度快速建模,清晰度能达到4K,观众不仅可以360度观测,还能在模型中挪动建筑、“修改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前沿大会现场随处可见“中国风”,不少大模型名称古韵十足。华为推出的“盘古”、商汤的“日日新”、网易的“丹青约”以及慧拓搭载了大模型的矿山解决方案命名为“愚公”……这些名称巧妙暗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更将人工智能技术造福生活的人文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未来模型将面对更加复杂多样化的交互场景,更加注重各种形式的信息融合。”中信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武超认为,大语言模型将成为个人智能助理,作为未来的人机交互界面,也会成为新一代的流量入口。

  ——“头雁”效应赋能实体经济。

  走在中信集团展台,可以实时观看位于湖北黄石的中信泰富特钢大冶特钢460钢管工厂的数字孪生图像。视频中,每一支钢料的位置都能实时追踪。

  “这是首个无缝钢管全流程、全业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孪生工厂,实现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产能提升同时,工序能耗及碳排放降低。”中信泰富特钢大冶特钢钢管事业部首席工程师马金辉说。

  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眼下,其赋能百业的“头雁”效应正在加速显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同时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经过智能化改造,研发周期缩短约20.7%、生产效率提升约34.8%、不良品率降低约27.4%、碳排放减少约21.2%。

  算力、算法、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要素,深度应用正催生对算力的“火爆”需求,多家头部公司也在着手提供“方案”。“比如华为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数据中心,初期阶段我们部署了数千卡规模的人工智能集群,在同等算力下,计算效率提升10%以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说,多年来华为深耕算力,将通过架构创新、生态发展以及灵活共建的手段,让算力不再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

  ——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6日,腾讯公布“探星计划”新成果,2023年通过AI技术,从大量观测数据中发现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射电爆发现象,爆发的持续时间仅为几个毫秒,是天文学家研究宇宙的重要工具。”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说,从天文探索到文化研究,人工智能推进创新策源,正在拓展人类认识自然界、总结客观规律的边界。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是当下热点话题。2017年前后,科学家开始尝试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求解科学问题。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等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在AI for Science方面论文发表数量全球第一。

  “人工智能赋能,将突破传统科学研究能力瓶颈,成为全球科学研究新范式。”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耘说,当前正处于AI for Science突破性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应持续强化研发支持、有序推动科学研究数据开放共享、加快完善基础软硬件技术生态体系、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以及深化拓展国际合作。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至2022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共吸引60余万观众线下观展,15亿人次线上参会,总计推动200多个总投资7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300余项产品首发首秀,走向市场。

  在此次大会展厅里,特斯拉对外展示了Tesla Bot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身高172厘米、体重56.6千克的“Ta”能单手举起一台钢琴,还能完成行走、上下楼梯、下蹲、拿取物品等动作。“一旦中国决定迈出某个领域的步伐,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其他产业,中国都能够做到极好。我对中国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充满信心。”在大会开幕式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这样说。

  (新华社上海7月6日电 记者周琳、龚雯)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7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