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球老虎日丨看虎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荣见证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伞护效应”
首页> 科技频道> 头版 > 正文

全球老虎日丨看虎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荣见证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伞护效应”

来源:新华社2023-07-28 11:25

  2017年试点,2021年正式成立

  在占地约1.41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东北虎豹保护出现明显“伞护效应”

  东北虎和东北豹是令人着迷的物种

  它们居于食物链顶端,是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的标志

  相关专家介绍,生态学中有“十分之一”定律

  简单说,即在食物链的能量转化中

  2万公斤的绿色植物才能转化成2000公斤的食草动物

  才能保证1只200公斤重的东北虎存活

  如今

  公园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的数量已分别增至50只和60只

  均处于繁殖高峰期和种群快速增长期

  并呈现出强烈的向内陆迁移扩散的趋势

  这意味着这里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物种不断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

  公园内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55种

  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34种

  分布有种子植物884种

  正在成为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物种基因库

  梅花鹿听觉和嗅觉都很发达,可连续大跨度跳跃

  曾经

  野生梅花鹿在东北地区一度濒临灭绝

  如今,数量正在持续上升

  名为紫貂,但它的皮毛并不是紫色

  洞察力敏锐,动作灵巧,能在极寒之地生存

  长相虽萌,却敢于向大型草食动物发动进攻

  在野外拍到一张紫貂照片非常困难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残存物种

  对栖息地水域环境要求极高,被誉为“生态试纸”

  飞行和游泳能力都很强

  东方白鹳

  美丽而优雅的大鸟

  全球仅有几千只,主要分布在中国

  喜欢吃鱼类、大型昆虫

  寿命可达48年以上

  赤狐又名火狐、红狐

  体色因季节和地区不同变化大

  生性多疑,有“装死”本领

  能释放奇特臭味

  栖息环境非常多样

  东北红豆杉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历史

  对生态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缓慢

  被称为“吉祥树”“黄金树”

  冰凌花学名侧金盏花,植株小巧

  却能在冻土中生长

  自然状态下

  从种子落地发芽到开花需要5年时间

  野山参是参中珍品

  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一般生长在原始高山森林中

  在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还生活着上万居民

  社会转型,人员转岗,发展生态产业

  从“人进虎退”到“虎进人退”再到和谐共生

  这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这里建成了“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

  能实时回传画面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

  不仅有助于科研工作,还为预警机制打下基础

  一旦发现野生动物靠近村屯或农田

  系统及时报警,工作人员及时通知当地村民回避危险

  同时

  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也在逐步完善

  

  策划:王东明

  记者:邵美琦、司晓帅

  制图:邵美琦、郑校洋(实习生)

  编辑:闵捷

  素材支持: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世界自然基金会、谷宝臣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吉林分社

  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京开展

  • 2024新疆热雪节暨第八届赛里木湖冰雪旅游季启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2024-12-19 09:22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024-12-18 09:26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4-12-17 05:25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2024-12-17 05:25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2024-12-17 09:54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2024-12-17 09:35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2024-12-17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