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在昆明举行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202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在昆明举行

来源:中国发展网2023-08-01 13:50

  7月28日,202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31届地铁学术交流会在昆明隆重举行。4位院士、3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相关政府、企业、高校代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建设、运营单位等400余人共襄盛会。

图片2

  主论坛:聚焦“智慧互通、绿色低碳”热点

  会议紧贴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智慧互通、绿色低碳——暨轨道交通推动城市一体化融合发展”主题,对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轨道上的都市圈等行业热点研讨交流,带来前沿咨询,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为加强轨道交通领域高端交流,促进多领域务实合作,推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地铁学术交流会,是国内最早、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交流平台,于1979年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创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31届,是推动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届大会由昆明轨道交通集团、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共同承办。开幕式上,昆明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屈从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尚春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理事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总经理王汉军,昆明市轨道交通集团总经理彭伟,分别进行致辞。

  昆明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屈从文:此次大会在昆明举办,是昆明市进一步加快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当前,正值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各位院士、大师、各位嘉宾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他表示,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支持下,本次大会必将引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也必将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发挥出新的、更大的作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尚春明: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要坚持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本次大会,通过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推动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必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理事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总经理王汉军: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经进入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作为科研创新、技术交流、行业发展、成果应用及推广的平台,始终专注服务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以实际行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此次大会,汇聚各方智慧,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引领行业更绿色、更低碳、可持续发展。同时,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作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的依托单位,将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竭诚服务分会建设发展,与社会各界携手一道,为助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昆明市轨道交通集团总经理彭伟:昆明自2012年首条地铁线开通运营以来,目前全网运营里程165.85公里,正加快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城轨技术。同时围绕昆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为目标,昆明地铁提出了高标准、高质量打造“轨道上的城市”。“十四五”期间,昆明地铁将着力补齐轨道交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条链”,建设昆明数字城轨、智慧城轨、绿色城轨融合体系,携手谱写轨道交通事业新篇章。

  高端对话:院士、大师、专家分享研究成果

  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名行业资深专家等16人,从各自不同研究领域,分享新思路、新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为行业注入新智慧、提供了宝贵借鉴。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围绕《地下基础工程水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主题,分享了非水反应高聚物防渗修复材料的应用及地下管道非开挖修复等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工程医院”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该平台实现了“检测在现场,诊断在云端,专家在全球,服务在身边”的协同高效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围绕《对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主题,提出的轨道交通建设HOD规划模式,将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居民需求整体协同,以实现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三方面可持续发展,形成以“枢纽经济”为驱动源的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李军:围绕《AI赋能移动激光雷达测绘》主题,指出随着人工智能(AI)解决方案的引入潜力巨大,AI与激光雷达的结合,达到了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和精度,有助于开发出高精度且随时更新的3D环境模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围绕《轨道交通系统若干绿色低碳技术研究进展》主题,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发展面临的种种挑战,面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种种生态风险,必须找出问题核心,根据未来城市生态环境,结合尖端绿色低碳技术,提出绿色高效的发展思路,做好极端问题的应对方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于松伟、史海鸥分别作了《基于复杂巨系统的城轨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概要》《城市轨道交通降振减噪技术的发展与实现》的主题发言,另外12名行业专家也作了经验交流。

  分论坛:聚焦旅游轨道建言献策

  28日下午,大会举办了旅游轨道分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理事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总经理王汉军为论坛致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仲建华等9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就旅游轨道设计、建设、运营、轨道产业发展等进行了交流探讨,为促进轨道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马海志,轨道交通分会青年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麻省理工学院SPURS学者陈宇琳主持了主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冯爱军主持了分坛论。

  28日上午开幕式上,还举行了2022年度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推广项目发布仪式,为24项创新推广项目颁发证书;同时举行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青年专家聘任仪式,为新聘任的6名青年专家发放了聘书。

图片1

  根据会议安排,大会还将于29日组织参观昆明轨道交通项目,就昆明地铁线网现状、建设运营、资源开发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张程)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