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质子“身负”三大未解之谜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质子“身负”三大未解之谜

来源:科技日报2023-08-07 10:22

  日本“顶级神冈”实验寻找质子衰变的迹象。图片来源:《新科学家》杂志网站

  【今日视点】

  质子潜伏于每个原子的核心深处,原子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其是氢、碳、氧还是铀。质子占宇宙中可见物质质量的86%以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尽管质子无所不在,但它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头上仍然笼罩着几层神秘的面纱,等待人们逐一揭示。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究员李玉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我们耳熟能详的质子身上背负着多个未解之谜,包括最基本的问题:它由什么组成?它有多大?以及它是否会衰变等。”

  质子由什么组成

  李玉峰指出:“一个简单并经常被提起的质子‘画像’是: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借助强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质子。”

  但当物理学家更深入研究质子时,发现情况可能更加复杂:组成质子的这3个夸克周围是一个由其他粒子组成的翻腾的海洋,这些粒子会突然出现和消失。这意味着可能会有其他夸克“误入”质子内部。

  李玉峰介绍说,1980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缪子合作组的科学家开展的一项实验表明,质子可能含有粲夸克及反粲夸克,这一结果引发激烈争议,但最终并未尘埃落定。随后不少科学家试图确定质子中粲夸克的成分,但所得到的结果相互矛盾。

  202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胡安·罗霍团队结合了大量实验数据集和全新的机器学习工具,证明质子动量的一小部分(约0.5%)来自粲夸克。

  尽管新证据的统计显著性没有达到“发现”的阈值,但最新数据得到了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的支持,该实验报告称,质子可能含有粲夸克确实存在“蛛丝马迹”。

  LHC等粒子加速器上开展的其他物理实验,也依赖于质子结构的精确模型,只有探明了质子是否含有粲夸克等谜团,物理学家才能最终在一些最大的“悬案”上取得进展。

  质子有多大

  质子有多大?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但物理学家们仍未在这方面达成共识。

  此前他们大致同意质子的半径约为0.88飞米(1飞米为千万亿分之一米),但2010年的一项新测量打破了这一共识。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开展的实验证明,质子比之前认为的要小,虽然只小了0.04飞米,但仍是个巨大差异。科学家们对此的解释是:一个或多个实验中出现错误,或存在超越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新粒子。

  2010年以后,使用μ子氢的实验也证实,质子比之前认为的要小。2019年,科学家们发布了使用电子散射和普通氢跃迁的新测量结果,与μ子氢实验得出的质子半径一致。去年,德国波恩大学和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科学家用一种新技术重新分析了旧数据,也发现了支持更小质子的结果。

  质子会衰变吗

  人们所知道的所有其他复合粒子的生命都是短暂而不确定的。例如中子的“平均寿命”只有15分钟,随后就会发生衰变。但尽管进行了几十年的探索,但从未有人看到质子“老去”。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指出,质子是否衰变这一问题与现代科学的一项伟大任务——寻找大统一理论有关。大统一理论将把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强核力、弱核力和电磁力统一为单一实体。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质子是稳定的。假如存在比标准模型更基本的大统一理论,就会存在新的力,从而导致质子衰变。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物理学家团队试图寻找质子衰变。他们分别在美国伊利湖下和日本飞弹市的一个矿场里放置了巨大的水箱,每个水箱都装满了数千吨超纯水,水箱周围安装有探测器,以捕捉黑暗水中可能会出现的闪光,这可能预示着质子的衰变。但经过多年观察和等待,这两个实验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从1996年开始,“超级神冈”实验持续寻找质子衰变,但迄今一无所获。

  李玉峰表示:“这些寻找质子衰变的实验虽然在‘主业’上一无所获,但它们意外地发现了大气中微子振荡现象的直接证据,再次说明基础物理实验常常能够做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尽管如此,物理学家们还是计划建更大的探测器——“顶级神冈”实验,其水箱将容纳26万吨水,并将于2027年开始收集数据,最终或许能发现质子衰变的证据。

  “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不仅会改变对质子本身的理解,也可能改变对宇宙及支配宇宙运作基本定律的理解。”李玉峰强调说。(记者 刘 霞)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

  • 习近平接见新疆各族各界代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