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重归故里、再获新生,探秘“湿地精灵”栖息地北京麋鹿苑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重归故里、再获新生,探秘“湿地精灵”栖息地北京麋鹿苑

来源:光明网2023-09-01 13:46

  常言“林深时见鹿”,然侧耳倾听,呦呦鹿鸣却从这处草木茂盛的湿地中传来。循声远望,成群的麋鹿正悠然自得地享受美味的青草,惬意的生活令人艳羡。但你是否知晓,它究竟因何得名“四不像”?从本土灭绝到再获新生,其间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身为“大胃王”的它,如何助力湿地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能绘出何种美丽画卷?关于麋鹿与湿地生态,你了解多少?

  9月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邀请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研究馆员宋苑,走进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以麋鹿“重归故里、再获新生”的故事为主线,带领大家了解麋鹿的历史,认识它与湿地保护的关系,引导同学们践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理念。同时,在线上同步播出视频课程内容,让云上与线下的同学们共迎精彩纷呈的“开学第一课”。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重归故里、再获新生,探秘“湿地精灵”栖息地北京麋鹿苑

  麋鹿“四不像”之名的由来

  谈及麋鹿,或许人们并不熟悉,但“四不像”之名却家喻户晓。相信大家会好奇,麋鹿为何被称为“四不像”?究竟指哪四不像呢?课程伊始,宋苑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释疑。

  事实上,四不像指的是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重归故里、再获新生,探秘“湿地精灵”栖息地北京麋鹿苑

  与大家熟悉的梅花鹿不同,麋鹿的角叉并非向前分,而是向后分叉。这是因为麋鹿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湿地环境中,若是角叉向前分,很容易被长得高的水草缠住,从而阻碍前行的步伐。而向后分叉的角叉则能很好地帮助麋鹿分开水草,让它顺畅地在水草丛生的湿地中安然行进。

  众所周知,马脸的鲜明特点是“长”,而麋鹿的脸同样具有这一特点。不难发现,它眼睛到口鼻之间的距离很长,这使得它能够在湿地中安心地享用美食。当麋鹿低头吃水草时,口鼻会没入草中,但由于脸长,眼睛能露出草外,从而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警戒着周围的环境,及时发现正在逼近的猛兽。

  牛蹄的特点或许鲜有人知,但耕牛在水田中工作的场景却不难想象。泥泞的水田中,耕牛依靠宽厚的牛蹄在前拉着犁稳步前行,耕田人在后掌握行进的方向。为更好地在同样泥泞的湿地中行走,麋鹿的四蹄与牛一样,均具有宽厚的特点。此外,麋鹿的蹄还有另一个特点。属于偶蹄目的它,蹄的前方分成了两瓣,中间长有皮腱膜,就像鸭掌上的蹼,凭借这一“游泳神器”,麋鹿成功跻身“游泳健将”之列。

  从形状上看,麋鹿的尾巴和驴尾有些相似,却与同属鹿科的梅花鹿、马鹿等大有不同。常见的梅花鹿等鹿科动物的尾巴,往往只有一个小球的长度,而麋鹿的尾巴最长的却能到达它的脚踝部位,是鹿科动物中尾巴最长的。而它的长尾巴,其实是承担了“驱虫器”的作用,通过来回晃动,不停地驱赶湿地中四处可见的苍蝇和蚊子。

  由此可见,麋鹿之所以同时拥有不同动物的外貌特征,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它赖以生存的湿地家园。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重归故里、再获新生,探秘“湿地精灵”栖息地北京麋鹿苑

  麋鹿的曲折历史

  初入麋鹿传奇展,一幅麋鹿与梅花鹿、老虎、亚洲象等动物共同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画作映入眼帘,绿意盎然的场景勾勒出一派繁荣的生态景象。难以想象,麋鹿曾在我国本土灭绝,又历经多方努力,实现了种群复壮。伴着展厅中丰富多彩的展品,宋苑缓缓讲述着麋鹿的曲折历史,带领大家共同见证麋鹿的过去与现在。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重归故里、再获新生,探秘“湿地精灵”栖息地北京麋鹿苑

  自古以来,麋鹿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这与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渊源颇深。因为公麋鹿的角会在每年冬至前后从基角盘上脱落,随后,新角会重新生长,3-4个月之后,新角将会长成形。对于中国远古的先民们来讲,麋鹿新角长成之时便是春天来临之际,宣告了新一个农耕季即将开始,到处都是欣欣向荣之景。

  正因如此,早在商周时期,麋鹿就被当时的帝王定为皇家御用祭祀物和皇家御用猎物,并圈养在当时的皇家苑囿里,这种圈养一直持续到了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清朝。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麋鹿一直是皇帝的宠儿,大家熟悉的“鹿死谁手”和“逐鹿中原”两个成语,其中的“鹿”指的均是麋鹿。“得麋鹿者才能得天下”的理念被广泛传播,麋鹿也逐渐成为了古代皇权真正的象征。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重归故里、再获新生,探秘“湿地精灵”栖息地北京麋鹿苑

  曾经,除被圈养的麋鹿外,还有许多自由的麋鹿生活在北至辽宁、南至海南岛的广泛区域内,但秦汉之后,北方的气候一改商周时期的温暖潮湿,迅速变得寒冷干燥,不再适合麋鹿生存。自此,麋鹿的栖息地开始逐渐南移,移动到了黄河和长江流域,但这些地方正是古代的富庶之地,人类活动频繁,因而麋鹿的种群数量随着栖息地的缩减和人类的影响逐渐减少。至元明清时期,只有在北京南苑皇家猎苑中才能看到麋鹿的身影,其他地区的麋鹿已基本消失殆尽。

  但这些生活在猎苑的麋鹿也并不安稳。1865年,一位法国神父兼博物学家、动物学家阿芒·戴维在围墙外的窥视,让不少麋鹿背井离乡。自戴维神父远远望见这种此前从未见过的动物,便激动不已,随后他买通了南苑看门人,将两套麋鹿的皮肤标本让人用船带回了欧洲。随后,欧洲人对这种闻所未闻的物种产生了极大兴趣,故用尽各种方法,将活体麋鹿运往欧洲。

  几十年后,相比被迫背井离乡、远赴欧洲的麋鹿,留下来的麋鹿更为凄惨,甚至失去了生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当时的太后和皇帝弃城西逃,给入侵者留下了一座无人保护的城,他们轻易地攻破了京城的大门,以及南苑皇家猎苑的大门,让麋鹿灭绝于北京南海子。

  遥望万里之外,欧洲的麋鹿在动物园里也生活得并不幸福,繁殖率几近于零,整个种群面临灭绝的风险。幸运的是,一位鹿科动物爱好者,英国的第十一世贝福特公爵拯救了它们,他花重金购买了生活在欧洲的全世界仅剩的18只麋鹿,养在了自家的乌邦寺庄园里。悠闲惬意的生活让麋鹿的种群数量快速复苏,但一战、二战后,贝福特公爵家族逐渐认识到:如果只将麋鹿放在庄园饲养,这个物种依然会面临灭绝的风险。因此,在二战之后,贝福特公爵家族将麋鹿送往了世界各地,但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依然烽烟四起,麋鹿便没有被送回中国。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重归故里、再获新生,探秘“湿地精灵”栖息地北京麋鹿苑

  尽管存在诸多困难,但中国人并没有忘记我们的国宝麋鹿。早在1918年,我国动物学家薛德裕先生就曾发出呼吁:接麋鹿回家。但这一梦想在当时未能实现,直至1985年,第十四世贝福特公爵才最终和中国政府签订了协议,把麋鹿送回了南海子麋鹿苑——它曾经消失的地方。

  自1985年麋鹿重归故里至今,已有将近40年。在这40年里,中国的麋鹿保护人士为麋鹿的重引进推行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种群复壮。1985年,从英国引进了20只麋鹿;1987年,又从英国乌邦寺引进了18只麋鹿。先后共引进了38只麋鹿,其种群进一步扩大。

  第二步是迁地建群。为了让麋鹿不仅能够适应北京的气候,也更多地适应我国其他不同地区的气候,将麋鹿送往不同地区的动物园。1988年,进行了第一次迁地建群,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麋鹿送到石家庄动物园。

  第三步是最为关键的野外放归。1993-1994年,部分麋鹿被送到了湖北石首的麋鹿保护区,几年后,正巧遇到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工作人员不禁十分担忧麋鹿的安危,但它作为“游泳健将”却无所畏惧,甚至凭借出众的游泳本领游出了保护区,散落在湖北和湖南两省三地,提前完成了野外放归。

  随着麋鹿“三步走”战略的完成,麋鹿在我国得到了新生。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麋鹿数量超过了1.2万只,野外麋鹿的种群数量达到了5000只。

  麋鹿保护助力湿地生态修复

  在成功实现“三步走”战略后,科学家又重新提出了“三项建设”方案,其中第一项正是麋鹿与湿地生态系统建设。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重归故里、再获新生,探秘“湿地精灵”栖息地北京麋鹿苑

  作为湿地的旗舰物种,麋鹿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是当之无愧的“代言明星”,也让更多人在保护麋鹿的过程中,关注它生存的“家园”,逐步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让麋鹿能够“完美归家”。同时,湿地保护还能惠及同样生活在其中的水鸟,以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是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

  除“为湿地代言”外,麋鹿还会对湿地生态修复产生直接帮助。为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宋苑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实例。

  2021年6月初,麋鹿苑将4只麋鹿送往北京野鸭湖湿地,让它们肩负起“整顿环境”的重任。野鸭湖湿地由于缺乏初级消费者(食草动物),里面的水生植物每年夏季都会疯狂地生长,秋季又会大量枯萎死亡。这样不仅会造成水质污染,还会产生难闻的气味。食草动物中的“大胃王”麋鹿的到来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将湿地中“野蛮生长”的芦苇大量吞吃入腹,让这些“草中霸主”的数量大幅下降,但植物的种类却有所上升。经过麋鹿不懈努力,野鸭湖湿地的滩涂面积和水域面积均有所增加,从而吸引了更多水鸟来此栖居。仅2022年,翩跹而至的水鸟就比2021年多了14种。

  可见,麋鹿保护与湿地保护相辅相成。一方面,湿地保护能够改善麋鹿的生存环境,为它们打造美好家园;另一方面,随着麋鹿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麋鹿数量逐步增加,未来将会有更多麋鹿为湿地生态修复贡献力量。

  人与动物共享自然之美

  如今,水草丰茂的湿地中,随处可见麋鹿的身影,它们有的“埋头苦吃”,有的在水中嬉戏,还有的惬意地趴伏在草地上休憩,呈现出麋鹿苑的祥和景象。但这里不仅是麋鹿的家园,更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炎热的夏季,麋鹿苑“以林鸟见长”,它们生活在茂盛的林间,人们常“只闻其声,不见其踪”。而寒冷的冬日,则是另一番景象,绿头鸭、鸳鸯、赤麻鸭等众多野鸭齐聚麋鹿苑过冬,热闹非凡。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丨重归故里、再获新生,探秘“湿地精灵”栖息地北京麋鹿苑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引得动物们聚集于此,而且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前来麋鹿苑观鸟,用相机捕捉鸟儿灵动的身姿。漫步其间,公众既可观“湿地精灵”麋鹿之貌,又可赏丰富多彩的鸟类之姿,远离城中大厦间喧嚣的纷扰,尽情沉醉于自然之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地球是动物与人共同的家园,麋鹿的故事已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某个物种的灭绝或许就在明天。让我们携手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钊)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成功

  • 巴西:洪灾持续肆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可能需在驻地种植作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却明显降低,豌豆的产量则没有太大不同。
2024-05-07 10:08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024-05-07 10:07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报道指出,为让人工智能(AI)发挥其变革潜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福祉,人类必须确保它可持续地发展。这一愿景面临的核心难题在于,随着算力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能耗也在快速增长。
2024-05-07 10:04
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在京发布新成果。他们将自主研发的“光子盒”排布成阵列,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物理学家创造出一种研究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新平台。
2024-05-07 10:03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抢占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布局。
2024-05-07 09:59
为基于任意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4-05-06 18:11
近日,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在京正式发布,图集囊括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演化历史,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与阿波罗计划时期的月球地质图相比,
2024-05-06 07:45
前不久,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首期站长培训班举办,来自全国各省份的132名乡村工作站站长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于去年启动建设,
2024-05-06 07:45
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
2024-05-06 09:30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已持续推介发布20年,是农业科技推广标志性工作之一。
2024-05-06 09:30
研究发现,血管舒张能力受损可能会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2024-05-06 09:30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