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气候变暖让“冰雪王国”瑞士遭遇挑战
首页> 科技频道> 头版 > 正文

气候变暖让“冰雪王国”瑞士遭遇挑战

来源:光明日报2023-09-21 10:30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今年夏天欧洲迎来持续高温,“烤验”着瑞士的冰雪运动产业。与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样,瑞士目前正遭受热浪袭扰,自9月1日以来,瑞士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的温度普遍超过往年。当地舆论认为,伴随着今年全球的异常高温,今后瑞士的冰雪运动产业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自然条件造就冰雪运动产业

   地理优势是瑞士冰雪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瑞士国土面积的六成被山地覆盖,如此大面积的山地本是阻碍瑞士山区经济发展的地理劣势,但是瑞士人却化劣势为优势,依靠地利打造独特的滑雪体验。瑞士山地“低纬度、高海拔”的特点造就了瑞士雪场雪量丰富却又并不严寒的优点,相对较高的温度加上充足的阳光让滑雪者可以穿着较为轻便的滑雪服与皑皑白雪亲密接触。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民运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瑞士人对滑雪的热爱是刻在基因中的,瑞士被认为是滑雪运动的开创者,这项运动已有约150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初期,瑞士人就为滑雪建造了专门的缆车,为参与冰雪运动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在北京冬奥会上,瑞士代表团斩获了7金2银5铜,优异的成绩对于人口不足900万的小国瑞士来说值得骄傲,这也与瑞士人对冰雪运动的喜爱分不开。

   滑雪设施完备的瑞士曾多次举办国际冰雪赛事,于1928年和1948年承办过两届冬季奥运会,并且还在1962年举办过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同时,瑞士还曾多次举办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世界极限野雪挑战赛和冰川巡回赛等高水平赛事,大批爱好者慕名前往挑战或观赛。

   截至目前,瑞士国内共有200多个滑雪场,雪场密度为全球领先,高山滑雪道总长约7300公里。丰富的冰雪资源让冬季运动成为瑞士人的习惯,而较好的群众基础又促使本国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进而吸引更多的欧洲甚至全球的冰雪爱好人士,形成良性循环。瑞士依靠着连绵高山上的“雪顶”大力打造冰雪运动品牌,并且以此为依托开发了滑雪场周边的旅游业、冰雪运动培训行业、餐饮业、冰雪运动装备生产等下游产业,形成了以冰雪为点,其他辅助性产业为面的产业规模,很好地带动了瑞士山区经济的发展。该国国家旅游局还围绕“冰雪”专门设计了多款主题游,包括滑雪和雪鞋漫步等多种游玩方式,吸引着全世界冰雪运动爱好者。

  冰雪消融让瑞士人对今冬更悲观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瑞士的冰川在1931年至2016年期间缩减了一半的体积,而在2016年至2021年间又减少了12%。瑞士国家旅游局表示,气候变迁的现状使冰川以更惊人的速度流失。多年前冰雪覆盖的“白山”,变成了植被覆盖的“绿山”,甚至是岩石裸露的“黑山”。冰雪的减少不仅会影响瑞士“冰雪王国”的形象,同时也会对其经济、环境形成威胁。

   几十年前,瑞士的雪场甚至可以在夏季开放,但是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大部分场地只能在冬季营业。特别是近年来,瑞士降雪量不足和积雪过早融化等因素导致瑞士滑雪季进一步缩短。这让“靠山吃饭、靠雪起家”的瑞士山区人民感到苦恼不已。在今年年初的传统滑雪季,赴瑞士滑雪的游客量就已呈现下滑的趋势,往日人声鼎沸的现象在部分滑雪场难寻踪迹,当地的冰雪产业及旅游业从业者切身感受到行业“寒冬”。比如,因降雪减少而取消的订单,就使酒店经营者蒙受损失,他们不得不为员工申请政府援助。

   今年夏天,欧洲迎来持续的高温。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包括山区在内的欧洲部分地区的最低和最高气温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这导致许多滑雪胜地甚至无法进行人工造雪,这些变化给瑞士冰雪产业带来风险,更让瑞士人对今年冬天更加悲观。瑞士巴塞尔大学环境科学教授萨宾·朗夫称,从统计上看,降雪量少的年份越来越多。据悉,瑞士滑雪业每年创造了近55亿美元的收入,仅滑雪场拖牵行业就创造了约1.7万个就业机会。今夏的高温似乎已经预示着,在冬季相关产业将继续承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雪量减少也给冬季竞技性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来自瑞士的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代理主席艾德就曾强调确保冬季运动未来的重要性,发出“合作拯救冬天”的呼声。

   在政府层面,瑞士今年6月通过了新的《气候法》,该法案要求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即净零排放。瑞士民间也已行动起来保护冰雪。一方面,瑞士人更多地在阿尔卑斯山中使用土工布,利用其能够反射阳光的特点保护织物下的冰雪;另一方面,瑞士科学家尝试利用人工造雪保护冰川。但是人造雪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其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水,可能会造成当地水资源短缺。并且,人造雪质量终究无法媲美天然雪,将影响冰雪运动爱好者的游玩体验,而且其融化速度较快,也会让游客对雪景的满意度降低。

   无论通过何种技术手段都难以弥补瑞士冰雪的消融,唯有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条唯一路径,才能让瑞士冰雪产业拥有更加确定和光明的未来。

   (本报记者 孙铁牛)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攻坚 京西筑通途

  • 大桥飞架入“云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