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时代技能人才彰显风采——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侧记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时代技能人才彰显风采——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侧记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21 10:37

  逐梦赛场展绝技,技能报国正当时。9月19日晚,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393名选手获得109个项目的金、银、铜牌,36名选手获得参赛代表团最佳选手奖,13名选手获得西部技能之星奖,12个代表团获突出贡献奖,24个代表团获优秀组织奖。

  回顾3天赛期,来自全国各地的4045名选手技展匠心、艺绽津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大赛以技能竞赛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开放办赛、赛展演会集成的组织模式,近12万人次现场观摩,热门点位人流如潮。

  对照图纸,放样、划线、切割、组装……1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S5展馆木工项目赛场,经过16个小时比拼,来自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蒋志发,制作出拱桥、五角星、宝瓶等组成的精美作品。他今年58岁,是本届大赛年龄最大的选手之一,“我要利用这次机会,展现传统木工的魅力。”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为传承工匠技艺、弘扬工匠精神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与来自全国的技能高手们同场竞技,让我进一步练就了过硬本领。”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职工、电力系统运营与维护赛项冠军选手武旭光说,“相信我们技能人员、产业工人未来的职业发展,一定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各行各业技能高手云集赛场,他们高超的技能水平,吸引全社会聚焦技能人才队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沈超认为,作为代表国内最高技能竞技水平的赛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以实战检验教学效果,能够促进大赛成果与技工教育改革转化,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全媒体运营、无人机装调检修、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数字建造……与首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增加了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反映出近年来我国新职业、新工种迅速崛起,对相关领域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

  “相比3年前的首届大赛,能明显感受到数字建造相关人才水平更高、进步更快,这背后是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将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数字建造项目裁判长古娟妮说。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王晓君说,本届大赛赛项涉及3/4的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一些赛项紧跟新职业发展趋势,体现了技术与技能的有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辉映。

  “获得工业控制项目金牌的选手是——肖创!”19日晚,当听到现场播报员念出自己的名字,来自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肖创难掩激动:“这是我第二次参赛,有压力也有冲劲。”肖创说,训练时他几乎以集训基地为家,努力积累经验、补齐短板。赛场上斩获佳绩,也让他有了更大的目标,“期待能够出征世界技能大赛,以一技之长为国争光,实现技能报国的梦想。”

  依据大赛规则,工业控制等项目同时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赛。“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的单人赛前5名、团队赛前3名选手将入围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王晓君说。

  “从本届大赛的获奖情况看,参赛选手的整体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地区差距也逐渐缩小。”王晓君介绍,共有18个代表团获得金牌、29个代表团获得奖牌、全部代表团均有选手获得优胜奖,部分西部省份实现奖牌零的突破。

  “我们将研究、汇集大赛成果,开展大赛成果转化、标准优化、推广运用。”王晓君表示,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充分发挥竞赛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闭幕式上,河南省省长王凯承接会旗。据了解,经国务院批准,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将于2025年在河南省举办。(本报记者 武少民 李家鼎 邱超奕)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距今5100年史前水利系统

  • “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漫话健康|得了支原体肺炎,啥时候能上学?
2023-12-05 11:28
世界土壤日定于每年12月5日,旨在纪念世界著名土壤学家V.V. Dokuchaev的诞辰
2023-12-05 10:59
涵盖了步行、骑行、地铁出行、公交出行、不停车缴费、机动车停驶、混合动力汽车出行等低碳出行场景,以及无纸化办公和在线会议等低碳办公场景。
2023-12-05 10:29
“不可调和的矛盾”握手言和了?
2023-12-05 10:13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尚无大功率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的空白,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上风电设备的研究与试验验证能力。
2023-12-05 10:11
那让人直呼“美呆了”的极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地磁暴又是啥?会对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2023-12-04 17:57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明确指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3-12-05 04:55
当地时间3日下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的“冰川记忆:见证气候危机”主题边会上,与会代表与嘉宾呼吁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全球冰川。
2023-12-05 04:55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老工业基地吉林市在振兴发展的路上并不服“老”。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积极扬长补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营商环境,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等转化为发展优势,主动迎接东北全面振兴新的重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今年前三季度,吉林市GDP同比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位列全省第一。
2023-12-05 04:5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2023-12-05 04:55
2021年,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功能性超声读取大脑活动的方法,这是一种侵入性小得多的技术。
2023-12-04 10:21
12月1日晚,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让人大饱眼福,但也有人遗憾错过。
2023-12-04 10:20
相比已经在材料科学领域应用的X射线三维表征技术,透射电镜三维取向重构技术将空间分辨率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
2023-12-04 10:20
近日,上海重磅发布生物医药产业三大行动方案,推动合成生物、基因治疗、医疗机器人三大前沿赛道发展,找好动力源、下好先手棋、释放新动能、培育“核爆点”。
2023-12-04 10:19
去年,艾超带领团队在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发现了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增进了人们对玉米和微生物相互关系的理解。
2023-12-04 10:18
设立于1994年的杰青项目重点支持基础研究优秀人才,五年内给予稳定的经费资助,在科技界广受好评。
2023-12-04 10:18
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闭幕。”  “链博会为国际工商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搭建全新开放平台,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2023-12-04 10:16
国际人士普遍认为,首届链博会具有开创意义,传递出中国将更深层次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信号。
2023-12-04 10:16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2023年5G工厂名录》,遴选产生了300家已建成的5G工厂,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
2023-12-04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