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动物超越人类的五种感知能力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动物超越人类的五种感知能力

来源:科技日报2023-10-31 09:51

  ▲蝙蝠是最擅长回声定位的动物。

  ▼鲨鱼能接收电信号。

  鹿和红狐能够感知到磁场。

  ▲蚊子是拥有红外视觉的动物之一。

  ▼乌贼拥有动物界最强的偏振光视觉。

  图片来源:《发现》网站

  人类拥有一些经过长时间进化、功能良好结构复杂的感官。例如,我们的视觉可以看遍红橙黄绿蓝靛紫等缤纷的色彩;我们的听觉可以感受最美妙的音乐;我们的嗅觉有助于发现火灾以及食品变质等危险。

  美国《发现》网站近日报道,尽管如此,但一些动物的感官功能超越了人类,拥有人类没有的、不可思议的感知能力。

  生物声呐

  蝙蝠和海豚天生就是使用回声定位的高手。

  回声定位也被称为“生物声呐”:动物发出声音,声波在行进途中遇到任何物体都会弹回,回声包含着之前遇到的物体的信息。动物通过解读回声中的信息来构建外部世界的图景,从而达到各种目的,例如寻找猎物、躲避捕食者和障碍物、进行社交互动等。

  利用回声定位的动物包括蝙蝠、海豚、鲸、一些鼩鼱和老鼠等。动物回声定位的方法有几种,从振动喉咙到拍打翅膀,不一而足。蝙蝠是最擅长回声定位的动物,它们在夜间利用内置的声呐追踪快速飞行的猎物。虽然蝙蝠的回声定位范围只有约9米,但这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它们在密集环境中导航。海豚的回声定位范围要大得多,超过92米。

  回声定位是一种极为精确的感觉,动物能够借此识别出仅数英寸的物体,海豚甚至可以根据密度确定是乒乓球还是高尔夫球。

  靠电觉捕猎

  电觉使一些动物能够在无法依靠视觉的情况下,探测到静电场,以便捕猎。

  神经和肌肉活动会创造出电场,使某些动物能在无法依赖视觉的情况下定位猎物,这些猎物通常隐藏在洞穴或黑暗浑浊的水中。

  拥有电觉的主要是两栖动物或水生动物,因为水比空气更能导电。鲨鱼、海豚、鳐鱼和某些硬骨鱼都有电觉。鲨鱼头上有很多孔洞,里面排列着纤毛,类似于人耳中的纤毛。一旦接收到电信号,这种纤毛会激活鲨鱼脑内的神经递质,告诉鲨鱼周遭水域的情况,这一技能可帮助鲨鱼在深海中捕猎。

  尽管拥有电觉的陆生动物很少,但鸭嘴兽、蟑螂和蜜蜂都能够探测到花朵周围的电场。研究人员分析了鸭嘴兽的嘴,发现其上遍布超过4000个电信号感受器。

  “红外热成像”功能

  红外视觉是某些动物感知红外光的能力。人类眼睛看不见红外光,只有冷血动物能看到红外光,因为温血动物会释放热量,这使它们看不到红外光。具有红外视觉的动物包括蚊子、臭虫、金鱼、鲑鱼、牛蛙和一些蛇。

  蛇靠红外热成像捕猎。蛇身上的感热细胞能准确探测到外界的热力,大脑会根据热力的分布产生猎物的完整影像。正是有了这套系统,蛇才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准确判定老鼠等猎物的位置,出其不意猎食。

  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通过红外热成像仪来观察人体各个部位的温度,一旦发现有部位的温度异常,就意味着该部位可能存在健康隐患,从而更早介入治疗。

  感知地球磁场

  磁感是一种生物现象,即某些动物能够探测和利用地球磁场,用于定位、导航等目的,它就像一个内置的GPS系统。

  具有磁感的动物包括红狐、牛、鹿、蝴蝶、果蝇,一些鸟类、龙虾和海龟。

  红狐这样的动物能够“看到”磁场,在其视觉中,磁场呈现为深浅不一的斑块,它们利用磁感捕捉隐藏在草丛中的猎物;牛或鹿无论是吃草时还是休息时,几乎总是朝着同一方向——朝着地球磁极,这有助于它们熟悉周围环境;而对帝王蝴蝶、果蝇、鸽子、龙虾和海龟来说,磁感帮助它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导航。

  瑞典隆德大学的科学家检测了斑胸草雀体内的蛋白质后发现,这种鸟类的眼睛里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够起到磁感受器的作用,让斑胸草雀能够“看到”地磁场。

  偏振光视觉

  偏振光视觉使一些动物能够发现隐藏的光或图像,从而在捕猎、定位食物来源、导航、社交以及探测伪装等任务中获得优势。

  人类需要太阳镜来遮挡刺眼的偏振光,但一些动物的感光细胞却逐渐进化,能够自然地做到这一点,这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额外的视觉维度——偏振光视觉。

  早在1949年,奥地利动物学家卡尔·冯·弗里士就发现,蜻蜓等许多昆虫具备超越人类的偏振光识别能力。此外,能看到或探测偏振光的动物还有蜜蜂、蚂蚁、蟋蟀、大鼠耳蝠,以及某些鱼类等。其中乌贼拥有动物界最强的偏振光视觉,所以,虽然乌贼是色盲,但具有捕猎和生存优势。(记者 刘 霞)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