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国迎来5G规模化应用关键期
首页> 科技频道> 互联网 > 正文

我国迎来5G规模化应用关键期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3-11-02 09:11

  近日,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迎来5G规模化应用关键期。

  5G网络技术领先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已成为数据资源畅通循环的关键支撑,以及引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上介绍,截至9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318.9万个,超90%的5G基站实现共建共享,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5G移动电话用户达7.1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54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41.7%。5G行业虚拟专网超2万个。目前,5G应用已广泛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7个,对各行各业5G赋能作用日益深入。

  近期落下帷幕的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共有超过4.5万个参赛项目。“绽放杯”连续举办六届以来,累计9万余参赛案例显示,国内5G部署场景越来越聚焦,5G+自动向导车、5G+机器视觉、5G+视频监控等高频高价值应用已形成商业模式并成为项目必选项。工业、电力、矿山、医疗、文旅、港口、智慧城市仍然是5G应用的主要行业,同时5G在海洋、低空、中药等行业的应用已有探索。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栾晓维介绍,中国电信5G项目数已超过2万个,覆盖超过100个场景,2023年新增项目数量同比大幅提升,例如,中国电信协同宝武集团打造的5G-Advance智慧钢铁标杆,实现5G与OT网络(用于连接生产现场设备与系统)深度融合,助力宝钢国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柔性化改造。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说,中国移动已累计签约3万个5G商用案例,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复制。其中,国内集装箱吞吐量前十的港口全面实现5G业务落地;5G智慧工厂项目超过4000个;19家“A+”钢铁企业合作了16家;智慧矿山拓展项目540个。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介绍,中国联通打造了超过2.4万个5G应用商业化项目,其中1.2万个在工业领域,包含3500个智慧工厂。中国联通今年新成立5G轻量化(RedCap)产业联盟,联合施耐德、中船、展锐、鼎桥等100余家企业,全力推动5G轻量化产业链成熟及规模应用。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敬宝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铁塔已累计承建5G基站220万个,其中95%以上通过共享存量资源实现,并促进5G基站与交通、电力、市政、公安等基础设施融合共建。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首席执行官约翰·霍夫曼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超过10亿个5G连接数的国家,并将继续保持全球引领地位。

  向“核心环节”延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分析,5G应用正从“外围环节”向生产的“核心环节”延展,逐步改变行业核心系统。各行业、各企业通过云化、远程化等方式改变现有系统,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如5G PLC、5G矿山远程掘进、5G无人驾驶等。随着轻量化的核心网、高性价比的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等越来越多,解决方案供应商也越来越多,使行业有了更多的5G选择。

  “5G+工业互联网”是典型应用之一。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处于由起步探索迈向深耕细作、规模化发展关键阶段。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联合宝钢打造5.5G高可靠专网助力宝钢引领绿色钢铁“智”造项目。经过四年探索,目前已在宝钢上线五大类104个5G应用场景。随着应用逐步深入生产环节,上海电信助力宝钢持续探索5.5G专网在智慧钢铁中的应用,上线了5.5G云化PLC、5.5G+AI废钢定级、PIot(无源物联)物料盘点,以及钢表面质检四项创新应用场景。

  中国联通推动5G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既助力中船动力、格力电器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推动新能源、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探索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共创5G新范式,将5G-A低时延柔性产线落地美的、长城精工等国内制造业龙头企业,也携手法国制造业先锋企业施耐德共建上海5G数智工厂,推进5G LAN技术全球首次商用。

  宁波金山双鹿电池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总经办主任王佼佼介绍,目前公司两条主要生产线联网率已经达到100%,产品合格率接近99.999%,5G智慧工厂应用助力单体电池的成本下降了21%,产品的不良率也下降了30%。

  据了解,今年是《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超过一万个5G工厂,持续拓展工业、矿业、电力、港口等先导领域应用规模,深入挖掘医疗、教育、文旅等试点领域典型应用场景,打造“5G+工业互联网”发展升级版。

  5G+智慧交通亦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由上海市车联网协会发布的《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规划建设和验收要求》和《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要求》,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网络需求,分析不同业务场景和基本应用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基于5G网络的性能要求,并提出5G网络的规划建设和验收标准,确保网络质量满足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不同业务场景对于通信系统的性能需求。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斌介绍,上海以5G车联网标准贯标用标为抓手,推动两项标准升级为全国行业标准,并通过标准指导建设、标准支撑监管、标准服务全国三步走的方式,为全国5G+智慧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共享“上海经验”、贡献“上海方案”。

  王志勤分析,在5G网络的“加持”下,交通场景降本增效、提升安全性、拓展新型出行服务等价值不断呈现;5G网络在灵活架构、统一承载等方面也形成强大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与交通行业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刚认为,面向广阔的to V(面向企业客户提供的一项综合性通信解决方案)赛道,需要以“能力+产品”的集成式服务铸实5G应用厚度、以产业界协同攻坚铸宽5G行业赋能广度。

  提升应用广度深度

  业界认为,我国5G发展已经进入以应用规模化为标志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以业务发展为中心,着力应用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创造更高的效益。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分析,目前5G规模化应用,仍然面临部分行业、企业部署成本高,5G价值仍有待进一步发挥,5G与各行业、各技术融合仍需进一步深入等挑战。

  张云明介绍,下一步,我国将加快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5G网络深度覆盖,并逐步向有条件的县镇加速延伸,加快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部署,提升多元化5G网络供给能力;前瞻布局5G-A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加快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商用部署,持续开展5G新技术测试验证,加快推进产业成熟;促进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深化在标准、技术、产业、网络、应用、安全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对话。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上宣布,正式启动5G应用“扬帆之城”行动,面向地级及以上城市,根据5G用户普及率、5G网络流量接入占比、重点行业用户比例,以及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和出台5G支持政策数量等方面开展综合评估,促进各地加大力度推动5G在各重点领域应用,加快5G应用从点状示范向规模化发展。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介绍,上海将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产业的需求,创新网络的架构、运营模式,努力打造一批“5G+”“AI+”等超级应用,依托“绽放杯”“光华杯”等遴选出来更多优质的“上海应用方案”,助力行业转型发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5G 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的发展目标。业界认为,推进5G RedCap技术演进,可有效降低5G应用和创新成本,有利于加快5G应用复制速度、加深5G与行业融合程度,对5G应用规模化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IMT-2020(5G)推进组秘书长徐菲介绍,在5G-A、RedCap领域,国内的设备厂商已经通过多项测试。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魏进武认为,5G发展进入5G-A新阶段,将成为支撑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5G-A技术的演进将对部分6G关键技术进行提前验证,为6G发展提供有效、有用、有价值的场景。

  龚克、王志勤等专家还建议,分业分类施策,加快完善应用规模扩散,以提升垂直行业效益为导向,逐步提升5G应用广度、深度,渐进式推进增量类、替换类、变革类等不同层次的应用,推动5G应用从行业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控制核心环节渗透,建强产业体系,推动生态融通创新,以5G等具有革命性的通用技术,推动通信标准、行业标准发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升级。(记者陈爱平)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