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十二届菠萝科学奖揭晓:向好奇心致敬,颠覆你的常识!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十二届菠萝科学奖揭晓:向好奇心致敬,颠覆你的常识!

来源:光明网2023-11-12 19:11

  手抛硬币的正反面概率原来不是五五开?白头发越拔长得越快?青少年每天活动两小时不影响学习?11月11日晚,一场别出心裁、充满想象力的仪式——第十二届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温州瓯海奥体中心举行。10项风趣幽默又不乏严谨的科研/科普成果获得了这个“向好奇心致敬”的奖项。

第十二届菠萝科学奖揭晓:向好奇心致敬,颠覆你的常识!

  颁奖典礼由中央电视台知名科普人张腾岳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科学家苏纪兰,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世界著名的软物质物理专家土井正男,西湖大学讲席教授黄嘉兴,著名作家麦家等嘉宾到场观看典礼并颁奖。

  本届菠萝科学奖的主题是“万物可循,你就是我”,共设置数学奖、医学奖、发明奖、心理学奖、科学事件奖、科学插画奖、关心下一代奖、生物学奖、物理学奖、可持续奖十项奖项,褒奖哪些“并无野心改变世界、但也不会被世界摧毁好奇心的人”。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博士后孙祺和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反复拔实验老鼠背上的毛,发现拔毛会造成毛囊内负责提供黑色素的干细胞“忙中出错”。这项研究揭示了毛发变白的机制之一。科学家凭借他们薅秃老鼠的求真精神和实验魄力而获得了医学奖。

  获得数学奖的弗兰蒂谢克·巴托斯和所在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团队组织了一场抛硬币马拉松,48名师生用46种不同硬币,总共抛了350757次,证明抛硬币的结果并不是五五开:抛起时朝上的那面更有可能朝上落地,比例大约51:49,在大样本中,这已经是明显的偏差了。

  获得可持续奖的是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这一项目把海量的文物精确数字化,除了高分辨率的平面扫描图片,还建立了3D石窟等全新呈现方式。不但游客可以“云游览”,考古工作者、历史学者、文献研究人员也得以在不破坏文物的基础上细致观察研究,达到了保护文物和科教宣传两全其美。

  菠萝科学奖不仅面向科研成果,也同样嘉奖科普工作者、关注重大科学事件。2019年,《科学》杂志曾刊登过一篇行为经济学调查,将夹带电子邮箱信息的钱包故意“丢”在公共场所,通过“电子邮件回复率”来度量公民的诚信度,结果中国在所谓的“诚信排行榜”上位列倒数第一。对于这样的结论,中国研究者普遍认为该实验设计有明显缺陷,决定用科学手段回应《科学》。15所大学100多位师生自发组织起来复制实验,结果发现更多中国人会通过email以外的手段联系失主、归还钱包,实际归还数量接近八成。这场行动既反驳了我国民众缺乏诚信的“指控”,也向学术界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的行动力和严谨性,因此获得了科学事件奖。

  其实,菠萝科学奖看似搞笑,但每个科学奖项都是由科研工作者认真研究后,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预印本,其中不乏含金量很高的学术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苏彬教授带领的团队,凭借“不会挂壁的马桶”获得今年发明奖。这个乍一听“有味道”的项目,实际上代表着我国在材料学上的前沿突破,这种全新涂料不仅光滑不沾油不沾水,而且比已有的特氟龙涂料更加耐磨,在生产生活上都有广泛应用前景。在搞笑的背后依然有严谨的科学支撑。

第十二届菠萝科学奖揭晓:向好奇心致敬,颠覆你的常识!

  此外,科学插画师李梁获得了科学插画奖、“每天多活动两小时不影响学习”获得关心下一代奖、“昆虫也爱玩游戏”获得生物学奖、“逆风说话传得更远”获得物理学奖、“气味会影响人的颜色感知”获得心理学奖。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推动科学进步的源动力。嘉宾土井正男院士接受光明网采访时表示,他上小学时,老师说生活中的所有物质只有固、液、气三态,但在成长过程中他却发现,橡胶和一些组成人体的物质相比固体非常的软,也不会完全像液体一样流动,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之后对于软物质(处于固体和理想流体之间的物质)进行研究。现在,他已经是国际知名的软物质物理、高分子物理和流变学专家。

  土井正男说:“我经常问自己问题,好奇和探索生活中的现象的产生原因,发现其实很多事情并不能通过学校习得的知识来解释。所以保持好奇心,才能推动科学的进步。”

  第十二届菠萝科学奖用充满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内容和形式向好奇心致敬,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分享为全球的科学家、科学爱好者构建交流合作平台,激发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拉近百姓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吸引更多人来关注科学、关注科普。(李欣哲)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技范儿”十足的2025上海车展

  • 湖北宣布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