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造校地合作“新范本”——吉林农业大学携手浙江庆元共建县域科技创新平台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打造校地合作“新范本”——吉林农业大学携手浙江庆元共建县域科技创新平台

来源:科技日报2023-11-13 10:20

  ◎本报记者 杨 仑

  从大雪纷飞的吉林长春出发,去往绿意盎然的浙江庆元,在路上就要花费十来个小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30年前踏足庆元这座浙江西南小县城时,旅途相比现在更为崎岖坎坷。一位食用菌专家,一座历史悠久的香菇名城,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庆元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其“林—菇共育系统”成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但是,想要写好庆元香菇“后半篇文章”,促成庆元从食用菌大县向食用菌强县转身,就离不开科技创新,更离不开人才支撑。

  11月9日,吉林农业大学携手浙江庆元打造的县域科技创新平台——庆元生物科技研究院正式揭牌,该研究院集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产业孵化和成果转化于一体,是该校打造的校地合作“新范本”。

  科技助力 产业链上解难题

  早上6点半,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长田就被“堵”在了酒店餐厅里。

  项目资料、设计图纸铺在餐桌上,李长田匆匆“扒拉”几口早饭,就与来人探讨起来。原来,他前一天走访了庆元当地的一家食用菌企业,在崭新、现代化的设施中,李教授一语点出了工厂存在的问题。“这里的气流设计需要优化,否则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杂菌问题。”李长田边解释问题的原理,边给出了改良方案。恰逢该企业二期工程上马在即,企业负责人渴求专家的指导,这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的“蘑菇工厂”。李长田教授正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去年,他刚刚凭借“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拿到了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此次,他作为食用菌专家,专程来到庆元,解决当地产业提质升级中面临的问题。

  被企业留住的还有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迪教授。他带领团队师生一直进行庆元食药用菌深加工研究,受到了企业好评。王迪教授在2023年庆元县人才科技峰会上“揭榜挂帅”接下了庆元又一课题委托任务。峰会后,庆元当地两家食药用菌精深加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门邀请王迪教授上门合作,研究精深加工的问题。

  吉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殿锋告诉记者,今后研究院将聚焦食药用菌等精深加工、食品药品开发等重点领域,推动学校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校、地、企业携手,以科技创新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

  事业引人 青年才俊留下来

  百山祖是江浙第二高峰,云蒸雾绕,是我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野生大型真菌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2021年,李玉院士团队就在这里发现了大型真菌新物种近蓝紫丝膜菌。“我们已经建成了一区一馆五库的菌物资源保育体系,收集保藏野生菌种质资源2000余份。”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第一个留庆毕业生,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俊良告诉记者,“百山祖就像一座宝库,还有许多未知的菌类等待我们去挖掘。”

  青年才俊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地政府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学生格外重视。

  赵一橦两年前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她在李玉院士团队期间,参与过灵芝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耐高温白灵菇新品种选育等项目。她来到庆元后,又参与了“一区一馆五库”种质资源库建设。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赵一橦被当地推荐为火炬手,这让她倍感骄傲。“我很喜欢这里,希望能为庆元的食用菌产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赵一橦说。

  目前,已经有6名吉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在庆元工作。张殿锋在参加完生物科技研究院揭牌仪式后,专程看望了留在庆元的吉林农业大学毕业生并表示:“产业的需求就是科研的目标,脚踏实地在庆元干一番大事业。”在共建生物科技研究院后,吉林农业大学又将大学生实训基地、教学科研示范基地落户庆元,这必将推动更多博士、硕士和本科学生了解庆元、投身到庆元发展。

  一朵小“菌伞”,撑起大产业。如今,庆元从事食用菌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7万多人,食用菌一二三产总产值达50亿元,真正成为当地“共富”的载体。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