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系超前布局卫星通信,国产厂商摸着华为过河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全系超前布局卫星通信,国产厂商摸着华为过河

来源:光明网2024-01-14 15:13

  卫星“站得高、看得远”,理论上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信号可以覆盖地球三分之一的区域,三颗同步卫星互成120度角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当前,国内手机厂商正在加速拥抱卫星通信技术。2024年伊始,OPPO、荣耀、魅族、小米等一系列手机品牌紧随华为的脚步,摸着华为过河,纷纷传出布局卫星通信的消息,卫星通信已然成为各手机厂商瞄准的下一个战场。

全系超前布局卫星通信,国产厂商摸着华为过河

  攻克技术难关,华为为用户提供应急“护身符”

  早在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表示将加强卫星通信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推动高轨卫星与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

  2016年8月6日,天通一号01星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卫星零的突破。2022 年的 9 月 6 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Mate50系列,在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环境下,仍可通过畅连 App 发送消息,与外界保持联系,成功开创大众卫星通信新时代。

全系超前布局卫星通信,国产厂商摸着华为过河

  回顾历史,从仅支持单向北斗卫星消息,到实现卫星通话、天通、北斗双星通信,华为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三代手机卫星通信技术的更新。基于在天线领域、PA等射频器件领域的持续耕耘,2023年9月,华为Mate60 Pro突破卫星通信技术重大难度壁垒,实现超远距离通信射频链路,最终接入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让持有者即使在没有地面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拨打、接听卫星电话。无论是户外探险、科考勘探,还是海洋运输、应急保障等,手机直连卫星为大众增加了一道生命安全的应急“护身符”。

全系超前布局卫星通信,国产厂商摸着华为过河

  华为Mate60 RS 非凡大师及Mate60 Pro+更是为用户在应急卫星通信场景中提供更多一层保障。作为全球首款支持双卫星通信的大众智能手机,支持连接天通、北斗两种不同卫星系统,在无地面网络时,可通过多种卫星系统与外界通信。

  近日,经我国无线电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质检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检测,华为Mate60 RS 非凡大师及Mate60 Pro+成为行业首个获得天通和北斗卫星通信性能双五星等级认证的大众智能手机。

  测试内容涵盖OTA、卫星语音通话质量、时延测试、业务成功率、用户体验增强等五大维度。结果显示,华为Mate60 RS 非凡大师及Mate60 Pro+在业务成功率、用户体验增强上均取得满分。

全系超前布局卫星通信,国产厂商摸着华为过河

全系超前布局卫星通信,国产厂商摸着华为过河

  华为率先突破技术难关实现落地应用,绝非偶然,而是凭借多年来对于技术的持续探索和研发实力的积累。据悉,在突破技术壁垒的同时,研发团队为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提升天通卫星信号覆盖,历时60余天,扫网测试全网100+城市,解决1000+ 技术bug,优化30+无扫网城市的卫星信号,最终保障全网信号覆盖度100%,扫清了网络盲区,极大提升了入网和通话成功率,也为后续产业布局和跟进、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普及打下坚实基础。

全系超前布局卫星通信,国产厂商摸着华为过河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到2027年,我国卫星通信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卫星通信已经成为各手机厂商瞄准的“新战场”。

  实现卫星通信上的超前布局,华为始终快人一步

  目前,除华为Mate 60系列外,卫星通信能力已在华为P系列、折叠屏、nova系列、平板、手表等十余款产品上实现落地支持,范围覆盖中高端手机和多产业的全场景生态产品。为用户打造全生态卫星通信体验,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发展的红利,在产业布局、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普及方面,为国内手机厂商蹚出一条成功之路。

全系超前布局卫星通信,国产厂商摸着华为过河

  并且通过不断推动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持续的创新,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无缝通信的同时,也为产业链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在ACP2023大会上,华为还提出了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太空宽带计划”。在这套计划的构想中,卫星或将成为智能手机通讯的新“底座”,成为更加安全、效率的手机通讯方案,预计在2030年实现太空宽带计划。

  从手机通话到卫星通信,再到太空宽带计划,华为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为其他手机厂商提供技术范本,指明一条更准确的创新发展方向,加速卫星通信的大众化进程。(焦子原)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各国冰雕高手“冰城”秀技

  • 古老八廓街邂逅传统藏装之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