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轨道交通变“聪明” 城市出行更便捷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轨道交通变“聪明” 城市出行更便捷

来源:科技日报2024-03-19 09:23

  2月26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高级工程师叶红霞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新工作。不久前,她所在的工程中心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工程中心由广州地铁集团牵头组建,专注解决城轨建设运营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提升城轨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能力。”叶红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磨利剑,列车正点率超过99.99%

  近年来,该中心在城轨技术领域持续深耕,推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广州地铁运营的16条653公里地铁线路中。未来,这些成果还将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在建的21条622公里地铁和城际线路中。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多数设备已实现国产化,但号称列车运行大脑的信号系统,仍主要依赖于进口。设备购置费用贵、备件更换代价高、服务保障周期长等问题,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发展。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号系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程中心信号专业高级工程师陈金说。

  2008年,广州地铁启动研发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信号系统(CBTC)。系统研发、产品认证、动车试验……每一个环节的研发都需要从零开始,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

  “我们没有退路可言,只有迎难而上,加班加点,逐一攻克每一项技术。”陈金说,经过8年不懈努力,团队攻克10余项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信号系统,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GoA4最高等级的全自动运行。

  技术好不好,事实说了算。2016年底,该信号系统在广州地铁七号线一期投入使用。线路运营至今,列车正点率超过99.99%,时刻表兑现率超过99.99%。

  促融合,做行业智能化领跑者

  2010年前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具规模。但传统的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系统架构与功能固化问题,越来越难以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准化出行需求。

  工程中心高级工程师祝唯介绍,为打造一款像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一样可更新迭代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他们尝试将互联网技术与轨道交通专业经验融合。2019年,工程中心与腾讯公司成立“穗腾联合实验室”,携手研发轨道交通智慧操作系统——穗腾OS。

  团队突破了跨领域、跨专业业务融合的瓶颈,通过一轮轮磨合,于2019年9月发布穗腾OS1.0版本,次年9月发布穗腾OS2.0版本。目前,该研发成果也已应用到广州地铁相关线路中。

  祝唯介绍,一键开关站等智慧车站应用上线后,原本需要1个小时完成的巡站工作,现在10分钟即可完成;车辆信号等专业系统智能运维应用上线后,广州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生产检修人员减少了30%。

  闯禁区,破解世界性工程难题

  广州地质条件复杂,号称“世界地质博物馆”。这里既有浅层软弱流淌的淤泥层,也有深层坚如磐石的花岗岩地层,甚至隐藏着绵延数十米高的溶洞,被称作盾构隧道施工的禁区。

  要修建地铁,就必须克服这些“拦路虎”。工程中心团队率先开展复合底层盾构技术自主化探索……

  “盾构施工最大的风险就是开仓换刀。地下狭小密闭空间一出事故,往往伴随人员伤亡,甚至水砂涌入导致机毁人亡。确保带压进仓的安全性成为世界性难题。”工程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方恩权说。

  团队将突破点放在泥膜护壁材料的性能和黏度上,经过上百次的配比实验以及无数次现场尝试,一种既能隔水又有延展性,还有一定强度的新材料“衡盾泥”问世。

  方恩权透露,该研究成果用于广州、福州等多条地铁线路施工中,实现了盾构带压开仓超过100台·次,大大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

  “我们将以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为新的契机,持续解决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及装备制造中的核心技术问题,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广州地铁集团董事长、工程中心主任丁建隆表示。(记者龙跃梅 通 讯 员 温美春)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 无偿献血 传递爱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