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互联网 > 正文

5G应用深入千行百业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3-22 09:04

  用户普及率超过50%,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

  5G应用深入千行百业

  平均海拔5373米,在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东南部的普玛江塘乡,借助5G网络,村民们打开手机就能流畅收看体育赛事。

  跨越近3000公里,通过5G远程机器人,远在北京的外科专家能操作位于海南的手术室内的机械臂,在几乎无延时的情况下,顺利为患者完成一场复杂手术。

  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站总数超337.7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5G应用已深入千行百业,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5G技术有哪些新进展,又将如何赋能经济增长?记者进行了采访。

  网络底座日益夯实,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穿行在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隧道群,透过车窗,隧道壁上两细一粗的黑色线缆,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粗的线缆叫漏泄同轴电缆,隧道网络施工时,将它沿隧道壁敷设在车窗高度,可以均匀地向列车收发公网信号。”中国铁塔云南省分公司项目经理赵协松说。

  全长139.7公里的滇藏铁路丽香段,桥梁隧道占比超70%,中国铁塔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投资、同步规划,铁路沿线共新建基站82座、隧道分布系统92.5千米、大型车站室内分布系统2个。赵协松告诉记者,5G/4G信号随着铁路通车同步实现全线覆盖,即便在20座隧道组成的隧道群里,最高下载速率也能达到300Mb/s。

  海南三沙永兴岛,最远106公里的远海海域上,“移动信号满格”已不再是新鲜事。

  “当前在已建成的基站中,90%以上可以实现共建共享,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达2302万个。”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相继完成7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6万个农村4G基站建设,使得广大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截至目前,全国51.2万个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脱贫村通宽带比例、“三区三州”原深度贫困地区通宽带比例均达100%,已通光纤行政村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Mb/s,实现与城市同网同速。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坚实,5G关键技术也在不断实现新突破。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近年来,中国5G技术产业在技术标准、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达57.5%,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轻量化5G核心网、定制化基站等实现商用部署,5G工业网关、巡检机器人等一批新型终端成功研发,推出全球首款卫星通话智能手机,6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重点场所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同时,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网络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还将加快6G技术研究,开展技术试验,强化技术储备,深化交流合作。

  创新产品竞相涌现,快步融入日常生活

  以建促用,用是关键。近年来,随着5G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5G应用也快步走进寻常百姓的工作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智能、更便捷、更美好。

  阳春三月,在云南丽江开往香格里拉的列车上,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拍摄并分享窗外的雪山美景。“真没想到,穿越几十公里的隧道群,列车上的5G信号依然满格,刷视频、开电话会议,都不耽误。”许女士说。

  “一键就能和儿子视频聊天,每天还按时提醒我吃药,感觉像有了个‘生活管家’。”家住上海的赵大爷是上海联通“暖心家园”智慧养老产品方案的首位预约用户,家里的门磁设备、燃气警报器等已全部联网。

  基于5G网络,“暖心家园”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智慧养老场景有机结合:可提供看护、报警、便捷呼叫等居家养老服务,还上线了一站式陪诊、一键叫车等功能,让老年人生活更便利,也让家人更安心。

  随着5G技术研发和融合应用走向深入,越来越多充满想象、饱含温度的产品相继落地。

  创新业务不断涌现。随着5.5G即将投入商用,数据下载的最高速率将提升到万兆,可以支撑扩展现实、裸眼3D等创新业务需要的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可能性;数据上传的最高速率提升到千兆,能支持海量数据全面上云端、直播全民化。

  普惠服务纵深推进。目前全国中小学联网率达到100%,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脱贫县,2577个老年人、残疾人常用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升级,借助广覆盖的5G网络,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更大范围、更广人群拓展。

  应用场景加速拓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中国“5G+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

  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总装车间,承载着车身的智能滑板驶入工位后,左右两侧的两台7轴机器人便忙碌起来——

  抓取自动导引车上的一体式散热模块、扫描车身引擎盖下的装配单、为左右两端4个螺栓安装孔分别拍照、模块精准对位并拧紧螺栓……原先需要通过吊具、扭力扳手,由多人操作的工序,如今仅需53秒便可自动完成,关键参数还能同步上传智能生产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

  “得益于‘5G+工业互联网’,我们不仅实现了98.5%的产品一次合格率、最高160%的产能利用率,而且能为用户提供包含智驾、轮辋、外观、内饰等20多个维度、10万多种个性化配置组合。”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告诉记者,去年底,智能生态工厂在全球众多新能源汽车工厂中脱颖而出,入选世界经济论坛评出的“灯塔工厂”。

  不只是在工厂制造环节,在车路协同领域,“5G+工业互联网”也渐行渐近。

  无顿挫感绕障、超车、躲避大车,灵活上下匝道,高效借道通行……前不久,上海嘉定区叶城路附近的城区道路上,国内首个采取“5G+纯视觉感知算法”的高阶智能驾驶车型极越01,正在邀请客户试驾。“今年,融入占用网络的点到点领航辅助(PPA)系统,将覆盖超过200个城市的城区道路。”极越数字产品负责人潘云鹏说。

  在工厂车间,以5G和边缘计算技术为依托,多地生产数据能实现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在仓库,基于5G网络支持,操作员只需借助监控屏幕和操作手柄,就能完成远程精准吊装,彻底告别“爬上爬下、冬冷夏热”的作业环境……近年来,“5G+工业互联网”加速从生产场景向全产业链延伸,有力助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背后,是数字技术的持续拓展。当前5G行业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5G应用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深入推广,“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1万个。其中,医疗领域的5G应用已从远程诊断向远程精准治疗延伸;电力领域的5G应用从输送环节的无人巡检覆盖到“发、输、变、配、用”环节。

  “5G移动电话用户持续增长、5G流量消费快速提升,还促进了裸眼3D、云手机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有效拓展了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融合应用不断拓展,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3年底,我国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达47%,根据研究机构测算,预计2023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86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29%。

  “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各行各业,正在重塑产业结构,加速业态升级,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产学研用各方,加强跨部门协作,持续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王政 刘温馨)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