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让小杂粮长成大产业

来源:人民日报2024-05-22 09:36

  一日三餐,离不开五谷杂粮。作为粮食作物的组成部分,科学有序发展好杂粮,对于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今年将利用谷子种植区与富硒资源优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新一季青稞已经播下,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每年收获的粮食作物里,除了人们熟悉的三大主粮品种以及大豆外,还包括谷子、高粱、绿豆、马铃薯等谷物、杂豆和薯类,也就是俗称的粗粮。它们的作用不容小觑。

  作为重要的杂粮主产国,我国杂粮种类繁多、种植历史悠久,多个品种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前不久印发的《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按照“巩固提升口粮、主攻玉米大豆、兼顾薯类杂粮”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杂粮杂豆等品种,根据市场需求优产稳供。近年来,我国通过财政拨款、保险保费补贴等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山西、河北等省份建设以杂粮为主导产业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小小杂粮已成为许多地方的特色名片。

  杂粮虽是小宗粮食作物,但在生产上有其独特地位和作用。种类繁多的杂粮,是轮作倒茬、救灾补种的主要作物品种。在同产量下,谷子的需水量只有小麦的1/2、玉米的2/3。一些相对不适合大宗农作物生长的旱作农业区,往往是杂粮的“黄金产区”。在一轮轮种植结构调整中,杂粮的腾挪空间也很大。前些年,通过在玉米非优势产区“镰刀弯”地区推行“粮改饲”“粮改豆”,粮经饲种植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有的地方还运用复种、间套种等模式,见缝插针发展杂粮杂豆产业,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消费层面,杂粮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加多元化食物供给有重要价值。许多杂粮在营养成分上优势突出,比如,豌豆是生产植物肉的重要原料,被誉为“淀粉之王”的木薯在食品工业上应用广泛。从市场趋势看,目前我国主食消费仍以精细加工产品为主,特色杂粮及全谷物消费不足。随着农产品消费向多样化转型升级,杂粮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推动小杂粮长成大产业,需要瞄准市场需求精准发力。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杂粮的适口性较差,这导致其在供需上存在地域差异并且价格波动较大。这些年,不少杂粮主产区积极延长产业链条,拓宽消费场景。比如,针对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不同消费群体,开发出小米锅巴、燕麦巧克力、谷物饮品等杂粮主食产品、功能性食品和休闲食品,食用便利度和口感大大提高;结合康养产业,开发荞壳枕、苦荞茶、保健品等精深开发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面对饲用消费缺口,有的地方还通过种植粮饲兼用或专门饲用品种,对接大型牧场,促进杂粮“转肉”“转奶”。

  也应看到,对于各类杂粮杂豆,市场认知度参差不齐,而规模以上杂粮加工企业中,一半以上依然是以制粉、碾米等为主的初加工企业。要想更有效地开拓杂粮市场,还需进一步理顺全产业链条。在生产环节,可通过完善订单生产等机制,优化品种布局,提高原粮质量效益;在加工环节,应加快推动初加工技术标准化和装备现代化,促进杂粮全营养利用与高附加值转化;在经营环节,可探索以销定产,并强化品牌意识,让更多特色杂粮打出知名度。同时,针对地方杂粮品种在抗性、营养等指标上的优良性状,也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从源头上促进生产提质增效。

  一日三餐,离不开五谷杂粮。作为粮食作物的组成部分,科学有序发展好杂粮,对于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补齐短板、拓宽市场,期待小杂粮发挥大作用。(郁静娴)

[ 责编: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